被老樹環抱的文學角落 - 台北市定古蹟紀州庵
紀州庵,是一個時空交錯著的故事。
[坐落台北城南的日式百年古蹟紀州庵。]
[在1990年代歷經了兩次大火,將本館與別館燒毀,目前古蹟僅存離屋。]
[在年代流轉中留下許多故事,他曾是一間高級的料理亭、戰亂時傷患的收容所,也是省政府的第一宿舍。]
1897年,紀州庵本店開業了(在現在西門町南側,離西本願寺不遠,但已不復在),在台北這個異地,以家鄉命名自己的料理亭。而今日城南的紀州庵是在1917年開始營業。
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紀州庵也於戰爭期間停止營業,也因為城內的醫院遭美軍轟炸毀損,成為暫時安置傷患之處所。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由於日軍戰敗,紀州庵又臨時地作為日人暫居所,戰後未被遣送回國的部分日人被安置於此。直到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接受日本總督府財產後,重新分配使用。紀州庵整編為省政府的員工眷屬的「第一宿舍」,依職等分配於不同的建築,這也就是小說家王文興在台北成長的住所。
目前紀州庵保有傳統日式建築的特色,採高台式建築,以塌塌米、竹、石、紙、木等,簡單的構成要素,塑造出獨特的日本美學,修復後,仍看的到一些日式傳統設施,床之間、欄間、長廊、雨戶、戶袋..等等。
2002年底,當時台大城鄉所碩士班學生的實習課程,對台北市中正區內環境特有的資源進行調查時,發現了這裡,彼時紀州庵周邊正計畫按都市計畫開闢停車場與道路,已著手辦理相關作業。紀州庵挺過10多年的修復之路,在保存與發展之間也曾有過激烈的對話。終於在2011年,紀州庵新館正式開幕;而紀州庵古蹟開放也於2014年5月正式開放參觀。
由於城南鄰近的同安街、廈門街、金門街、牯嶺街,遠至師大與台大學區,皆是台灣戰後文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場;林海音、林良、余光中、王文興、隱地等,也都在此拓展他們的文學理想。因此紀州庵文學森林,將作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名的專門空間,呈現台灣/台北文學發展軌跡與成果的重要基地。
希望紀州庵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能使居民建立起共生共榮的認同感與榮譽感,已歷史悠久的建築為背景,在城市的一角擴散一份文學感動。
紀州庵仍在堤防內隨著快速道路車輛疾駛的震動,晃動訴說著城南的故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