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社區 銀髮族學習樂趣多

文字-A A +A

隨著社會進步,國內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已成為當今極需關注的課題,除了各界正積極發展中的「銀髮族產業」外,最貼近民眾的「社區老人照護」議題,更是不容忽視。

重視老人成長 社區課程多元化
記者黃品儒/新店報導
傳統照護年長者的模式,常侷限為子女照顧、託付給老人院等,但位於新店的下城社區,則以跳脫框架的「雙向交流」為理念,提供年長者、社區居民一個互動平台。下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童德傑表示,社區近年來與松年大學合作,辦理許多醫療課程、講座,也開辦過手語班、歌唱班等課程,近期則增加藝術類的磚雕、染布等,課程逐漸多元化,不只為了讓銀髮族生活更充實,社區志工也藉此培養技能、與居民互動。社區志工陳燕珠說,社區課程讓她累積了許多作品,培養平常較難接觸到的才藝,更因為常與老年人互動而學習不少。
在社區服務逾20年的志工林麗英指出,其實下城社區過去曾歷經社區轉型,社區內年長者比例高,里長、社發協會、居民與志工們也試著讓課程或活動越辦越多,「多辦這些有趣的課程很重要,真的讓居民的向心力變好了。」她表示。如今讀書會、健走、跳舞、太極拳等活動,近五年來居民的參與度相當高。住在下城社區附近的居民陳林秀玉說,自己身體狀況不太好,兒子已成年,陪伴的時間變少,因此沒事就會來下城社區走動,她直說:「社區活動非常好玩,可以交到好多朋友。」
童德傑欣慰地表示,社區內老年人相當多,卻有不少居民願意擔任志工,撥出空閒時間,主動站出來協助銀髮族,包含生活上的照護、社區活動等,常看見志工與年長者互動的身影,甚至也有志工自願擔任社區課程的講師。林麗英認為,其實社區活動多元、互動良好,居民向心力越來越凝聚,除了是社區長期累積下來的成果,也要歸功於社區帶領者,及願意主動伸出雙手的志工們。

志工樂奉獻 熱情動人心
記者吳慧禎/新店報導
下城社區的志工們,平時以陪伴、服務年長者為主要工作,他們長期無怨無悔地投入居家探訪,是為了讓每一位社區住戶,體會社區的溫暖,包括到家探訪及照護、幫忙老人接電話等服務,在天冷時,志工隊的成員們也會一戶戶登門送上圍巾,若有特殊節日也會送些禮品。
而談到加入志工隊的契機,林麗英坦言,由於先生得癌症過世,自己與兒子的互動又不好,曾壓力大到一度罹患憂鬱症,自從接受里長邀約擔任志工後,開始學習與社區老人互動、做朋友,並與社區志工交流、從每次的服務中學習,便逐漸走出傷痛,更能夠從中學到許多溝通的技巧。林麗英眼神略帶笑意,幽幽地說,雖然現在兒子搬出去住,剩自己一個人,「但是當志工真的一點都不寂寞,反倒能體會到社區的溫暖,和兒子的感情也變融洽了。」
另外,陳燕珠則受到朋友邀約,選擇加入志工隊,她爽朗地說:「照顧社區老人其實就像在照顧自己的爸媽一樣,不但聊天有許多話題,說話也很投機。」事實上,要撥出時間擔任志工、照料年長者,對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社區志工的工作對陳燕珠而言,反而是一件非常快樂、極其享受的事情。她說,老年人的知識很豐富,常從他們的身上學到很多,「有時當然也會碰到老年人不理我、比較冷漠的狀況,但我還是會主動去找他聊天,希望能用熱情感動他。」
不過,每次熱絡的關心,不免會得到幾次冷漠的回應,林麗英也回憶,過去曾經主動關懷過一位受騙後變得封閉的老人,即使他鮮少用笑容回應自己,仍努力用熱情的心感化對方、絲毫不懈。雖然最後那位老人被送至安養院,林麗英也持續關心他,為的就是讓社區的居民接收到每一份溫暖。
「親切、主動、積極」,是下城社區每一位志工的特質,志工們長期付出心力、投入照護、不求回報,只為讓社區變得更好,林麗英驕傲地說,「現在大家都是主動幫忙,彼此間已經培養出絕佳的默契,我們服務時甚至可以不用分配工作呢!」

籌措經費困難 目標產業在地化
記者邱妍瑜/新店報導
儘管下城社區已經建立起了良好年長者照護制度,但近年來的發展也並非順利無阻,同樣遭遇到許多社區共同面臨的經費問題。下城里里長廖林良玉表示,一直以來政府提供的經費就有限,無奈社區內不少設施、設備都已經相當老舊,成了難以克服的問題。
童德傑坦言,爭取經費的確是目前社區發展中最難解決的障礙,「畢竟很多活動是免費提供給老年人參與,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尋找額外的補助是很不容易的。」廖林良玉舉例,如社區參與政府舉辦的清潔比賽獲獎、得了獎金,就會盡可能地將獎金回饋給社區,她感嘆,甚至有些低收入戶、老年人,雖有不動產登記在名下,卻是因「祖產」、有家族因素而不能售出,更因此無法向政府申請老人年金,成了弱勢的族群,極需社區協助。
事實上,里長、社發協會、甚至許多志工的付出,許多居民都感同身受、相當感動,如潘美月身為長居於此的里民,就相當稱讚社區有許多志工不求回報地付出,里長也總是第一個想到年長者,盡可能地為老人爭取福利,她多次讚嘆:「我們能擁有這樣的社區真的很幸福,福利不輸給任何社區。」
不過,林麗英以長期擔任志工分享經驗,她觀察,由於社區活動皆以老年人為優先,容易讓人有較注重年長者、相對比較不關心年輕人的觀感,未來社區也應該思考此現象。童德傑也補充,如今老人福利漸趨完善,更希望老年人能帶小孩子共同參與,往「祖孫同樂」的理想邁進,同時也能達到傳承的效果。
談到社區未來展望,童德傑期盼將來能利用社區開設的課程、活動,例如磚雕、烘焙、植物染等,發展出專屬於下城社區的特色產業。換言之,社區的發展希望能從年長者的福利,進一步走向全體居民、不分老少,共同努力與學習,進而發展出代表社區招牌、品牌特色,達成產業在地化。雖然這樣的期許難度較高、相當不容易達成,但童德傑充滿信心地說,這將是下城社區未來發展的目標。

互助與關懷 凝聚向心力
記者楊惠芳/新店報導
若想邁向更完善的老人福利社區,童德傑直言,首要條件就是主動踏出第一步—關懷長者,「志工、居民們常與老年人聊天、沒事就去拜訪、串串門子,並且透過里長、鄰長協助,才能一戶戶告知社區的活動及重要事項,讓社區互動更熱絡。」因此,童德傑強調「互動」與「交流」的重要性,他舉例,像是社區內每周六都設有重要的關懷據點,提供老年人聊天、解決問題,是互相幫助的交流性聚會。
另外,童德傑提及,有些社區活動和課程,是老年人認為需要所主動提出,再經社發協會評估與考量而產生。事實上,這樣的互動模式,正扭轉了傳統視年長者為單方面接收者的刻板印象,換言之老年人也有機會「爭取」福利,而非僅是接受福利。
陳燕珠也相當贊同互動的重要性,她認為志願服務雖然以照護工作為主,但實際上是種互助,應抱持著從年長者身上學習知識與經驗的心態去互動,才能真正達到居民互助的本質。林麗英也同意,自己是藉由服務社區年長者的過程,學習如何與家人溝通,她還提到,平常也能看見左鄰右舍的老人們相互關心,這就是展現居民彼此相連、互助的情感。唯有發自內心的關懷,才能使人真正敞開心房,林麗英說,服務的內涵中,最重要的就是「關懷」,而這也是聯絡居民感情、凝聚社區向心力最佳的特效藥。
「在下城社區生活,真的比一般社區還幸福。」社區居民潘美月直說,自己已經居住在下城社區好幾十年,社區也相當關懷中低收入戶、弱勢族群,讓下城社區總是漫著濃厚的人情味,讓人驕傲的是,這並非僅因課程或活動帶給居民的感想,而是社區住戶、志工間,流動的每一份關懷與真情。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232則報導
2,886則影音
55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42

瓜地馬拉學生留學來台 文化差異甚大

2024-04-03
瀏覽:
4,700
推:
0
回應:
0
1:49

促進世代交流 銀髮族素人脫口秀

2024-04-02
瀏覽:
4,722
推:
2
回應:
0
1:34

規避手段眾多 上路四年北宜區間仍有缺陷

2024-03-31
瀏覽:
4,169
推:
0
回應:
0
1:37

新北泰山森林書屋 傳遞原民文化

2024-03-31
瀏覽:
14,125
推:
47
回應:
0
1:43

大稻埕碼頭新舊共存 貨櫃市集湧人潮

2024-03-31
瀏覽:
3,117
推:
1
回應:
0
1:41

塑膠製品充斥 竹製品追求環保永續

2024-03-31
瀏覽:
3,086
推:
1
回應:
0
1:36

深耕偏鄉地區 翻轉教育劣勢

2024-03-31
瀏覽:
3,107
推:
0
回應:
0
1:37

​​餘音裊裊 傳唱消逝的魚寮文化數魚歌​

2024-03-30
瀏覽:
3,718
推:
0
回應:
0
1:38

​無漁以保未來有魚 護生放流與海共生

2024-03-30
瀏覽:
5,996
推:
0
回應:
0
1:34

測謊可以作為司法證據嗎?會影響法院判決嗎?

2024-03-30
瀏覽:
3,144
推:
0
回應:
0

下城社區 銀髮族學習樂趣多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