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個人隱私與兒少保護的衝突與平衡

2014/10/31 17:50
3,43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微軟、谷歌開始「監控」使用者檔案:發現兒童色情立刻報警」

「谷歌偷看!美國男子因郵件含色情照被捕」

八月Google發現其用戶藉由gmail寄發多張兒少色情照,微軟也同樣發現有人利用one drive雲端空間儲存兒童裸露猥褻照片,並使用live.com信箱寄給友人,Google及微軟立刻舉報給美國國家失踨及被剝削兒童中心(NCMEC),警察在偵查後迅速逮捕這二名嫌犯。然而在這二個事件,部份媒體使用的標題『監控』、『偷看』、『告密』,網路上討論的重點也都放在google和微軟為什麼可以檢查用戶的信件?這是否侵犯了個人隱私和言論自由?以及又是如何發現或認定為違法使用?我們可以從兒少色情言論和業者自律二方面來看。

處罰兒少色情言論 優於個人自由

首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兒少色情言論的處罰,是基於保護兒少不受性剝削與虐待,應優於言論自由和隱私。歐盟的態度也是如此,將兒少性剝削(兒少色情)列為網路內容管制的類型,也因此歐美各國法律處罰製造兒少色情外,也禁止傳送、散佈、販賣、促進、持有、接取、廣告兒少色情等行為,藉此保護兒少不會因此受侵害。在上述google一案,警方從調查電子郵件寄發兒少色情照,進一步發現該名嫌犯有性侵8歲男童的前科,現在在迪士尼一家家庭餐廳擔任廚師,經搜索其手機、平版電腦找到許多提及自己對兒童有性意圖的簡訊及email,以及多段其偷拍在餐廳用餐的孩子影片。檢察官現以持有及促進兒少色情罪名起訴,20萬美金交保。其中單以「持有」一項就可處以0-10年有期徒刑,為相當嚴重的犯罪行為。

兒少色情零容忍政策  業者自律知悉撤下且通報

其次Google、微軟是在監控嗎?針對兒少色情,在美國聯邦法規範業者有知悉、撤下並通報NCMEC的義務及責任。相信沒有一個業者會希望自己的空間或服務被濫用做非法使用,尤其是兒少色情。今天各國主要網路業者皆申明對兒少色情採取零容忍的政策,如微軟在使用者條款即詳列八類不受允許的內容,包含不得從事違法行為、不得從事任何利用、傷害或威脅的活動而使孩童受到傷害、不得公開展示不適當的圖像 (例如裸露、殘忍行為、色情)…等等,同時,微軟公司會部署各項自動化技術,以偵測兒少色情的不當使用。

Google亦載明禁止使用者張貼含有露骨煽情內容的評論。此外,絕不允許評論中包含兒少性剝削,或以性相關角度呈現兒少影像的內容。針對發佈這類內容的使用者,Google將移除評論、停用帳戶,並通知NCMEC或相關執法單位。因此,要說是業者的自我保護也好,我們更願意去強調的這是業者的自律及企業責任。

科技協助 兼顧用戶隱私與兒少保護

而Google、微軟是怎麼知道的?用人力偷看用戶的信件?今年9月一個有趣的數字,全世界每一分鐘發送郵件2.4億封、Instagram分享216,000張圖片、youtube上傳72小時的影片。依NCMEC的兒童受害者鑑別計劃的統計,16%的兒少性剝削圖像被多次交易,我們都不是電影裡的露西,沒有辦法光速般快速擷取檢視比對網路上傳資料,必須仰賴科技協助。目前Google、微軟,Facebook、Twitter以及美國許多大型的網路業者都與NCMEC密切合作,並參與使用科技(如PhotoDNA)找出自己空間內的兒少性剝削圖像,迅速移除並舉報相關單位進一步處理調查,此次即是歸功於PhotoDNA影像比對技術。

每一張圖片都有一個獨特的數值,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因此2009年NCMEC開始將已知的最嚴重的兒少性虐待圖像,轉換為數值資料庫提供給業者掃描比對,數值比對準確率99.7%,可以有效減少影像在網路上持續散佈,讓受害孩子免於一再受傷害,至今全球已超過20萬張兒性虐待圖像被查獲。這個過程是一個複雜精細的電腦運算,沒有人會真的看到郵件內容,兼顧用戶隱私與兒少保護。

個人隱私與公共利益的的辯論從未、也永遠不會停止!臉書創辦人Mark Zurkerburg曾說:「隱私權的時代過去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懂得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權,要知道個人的資料是如何被使用。現在大部份的網路使用者,其實都已知道業者會分析自己的網路行為,提供更精確的搜尋或遞送廣告,如果我們不會太在意被商業利用,那麼涉及檢查是否有兒少性虐待圖像或危害兒少的內容,為什麼會擔心是不是「老大哥在看著你!」,個人隱私與兒少保護熟輕熟重?每個人都有權有責監督政府不會過度擴權,相信打擊兒少性剝削絶對是一種普世價值,我們所要尋求的是隱私與兒少保護的平衡點。

更多:
web547 網路檢舉熱線:檢舉網路違法及不當內容
web885 網路諮詢熱線:提供諮詢因網路使用遭遇的困擾
加入臉書,獲得最新網路安全資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