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導覽看 明興社區生態營造之路
記者王家甄、宋佳樺/聯合報導
文山社區大學於上月27日的103學年度第二期公民素養周系列講座中,推出「螢火蟲來了!明興社區的生態營造之路」戶外導覽。本活動向參與導覽的民眾介紹社區自民國95年至今生態社區營造的經驗與故事。
談到為何舉辦此活動,文山社區大學社區經理人楊欣儒表示,透過走訪實地的戶外導覽,除了希望讓民眾體驗生態社區的風貌外,更能了解社區的營造與運作,也期許其他社區能以明興社區為借鏡,作為社區發展與營造的參考。
明興社區舊名為「馬明潭」,位置與興隆山、仙跡岩相鄰,社區內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及多樣的生物種類,明興社區發展協會努力推動多項措施,希望明興里以「生態社區」的方向前進。
明興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兼現任執行長伍光祖說:「社區的『原住民』是誰?不是居民,也不是任何人,只有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才是社區真正的『原住民』。」明興社區將社區內一塊私人土地,改造成「劉厝生態區」,提供民眾入內參觀,近距離觀賞多種生物。目前生態區的青蛙種類有13種、蜻蜓20餘種,蝴蝶更是高達60多種,且生態區於每年3至5月,可以欣賞螢火蟲生態,社區每年也都有舉辦賞螢活動,邀請民眾前來了解昆蟲生態。
參與戶外導覽的民眾陳錦麗表示,當初參與活動是受到螢火蟲吸引,以往賞螢都會到烏來,想不到自家附近的明興社區就有賞螢活動可參與。她強調,參與戶外導覽除了欣賞明興社區的美外,更了解到社區營造的不易之處,社區發展協會必須與當地居民和政府相關機構多方協調,才能推行理想的社區營造計畫。
明興社區生態營造的過程中,不光只靠社區發展協會的力量,一群默默在旁付出的志工,更是社區營造的最大功臣。伍光祖強調,社區營造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人,有商討、配合、妥協,才能順利推行下一個計畫。明興里水環境巡守隊環保生態保育組長兼守望相助巡守隊副隊長陳玉枝說:「當明興社區志工已經30年,我以前曾經受到社會的幫助,因此想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現在看到社區有好的改變,心裡真的感到很欣慰。」
明興社區積極配合學校資源,包含定期於私立再興小學演講,和文山社大合開生態課程,並與國立東華大學老師楊懿如所率領的兩棲類志工團隊結為保育夥伴,開始做有系統性地科學調查及記錄,明興里目前屬於「樣本區」,在生態區做完夜間觀察後,會將統計資料上傳至網站,以便作為生態檔案紀錄。
為了加強社區生態的景觀特色營造,明興里於民國98年底發行第一本的生態導覽手冊──「明興社區生態筆記」,將多年累積的生態資料集結成冊,發送給里民,第二本預計將於本月底至12月中左右印製完成。
目前社區有計畫將部分電線桿「地下化」,讓用路人更安全,也美化環境,而生態教育館內留有空間,社區也還有部分彈性地,伍光祖表示,先保留彈性地,方便未來社區有其他規畫時,與居民討論並進行改造。
而明興社區發展協會除了致力於社區的生態保育外,尚有舉辦活動及多種課程,提供社區的民眾參與。透過各項活動,營造社區間的凝聚力,並努力朝向宜居社區的願景邁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