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蜂旅館 讓獨居蜂在城市安身
標一:城市護花使者 獨居蜂佔蜂類八成
OS:提到有關於蜂,大部分人腦中浮現的不外乎是採蜜的蜜蜂,又或者是具有高攻擊性的虎頭蜂,但你知道有別於這些群居的社會性蜂類,有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蜂都是獨來獨往的獨居蜂嗎?
人類的食物有1/3來自於開花植物,其中約有八成需要蜂類協助授粉,沒有這些蜂的幫忙,人類社會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獨居蜂幾乎遍布全球,從極寒地帶到熱帶雨林皆可發現他們的身影。相較於蜜蜂喜歡大片且單一物種的花,單次飛行 授粉效率高於蜜蜂的獨居蜂更適合居住在城市 零散的花叢環境中。
獨居蜂喜歡利用泥土、斷木枯枝等材料在自然環境中的孔洞築巢,例如螺絲孔、泥牆縫都可以看見牠們的身影。蜂媽媽會捕食一些蜘蛛、蟋蟀等小型的昆蟲存放在巢穴中,讓蜂寶寶有足夠的營養能夠在巢室中安然長大。
標二:城市養蜂計畫 為獨居蜂量身打造
OS:幾年前三名就讀台大昆蟲系的研究生王庭碩、謝宗叡以及扶尚睿在學校頂樓飼養蜜蜂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他們在一旁種植的花有其他的蜂類在採蜜,因而察覺到了獨居蜂的存在,他們查找文獻、創立工作室,打造出了最適合台灣環境的「蜂旅館」,讓這些蜂媽媽們能夠更容易地在城市中找到棲息地並順利繁衍後代。
Bite:(蜂旅館創辦人 扶尚睿)
就像我們在推我們獨居蜂旅館的時候,我們一直提到一個觀念其實是,你如果使用了獨居蜂旅館,你可能會開始注意說,為什麼你家旅館沒有蜂?別人的為什麼有?或者是你買了獨居蜂旅館放在你家陽台,你可能會想說,那我是不是要去種一些花?然後去綠化我的環境。
我們不希望說我們在城市中去養蜜蜂,我們好像不應該把蜂帶進來然後說我們在這裡養,而是我們應該要照顧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環境可以去承載這些原生的蜂類、這些野生的蜂類。
OS:蜂旅館從材料的選擇到孔洞的設計全為獨居蜂量身打造,尤其是針對他們喜歡在孔洞築巢的習性,為了更貼合不同體型及種類的蜂居住,特別設計了口徑 及 深度不同的洞口,而針對台灣濕熱的天氣,他們也在木頭面板上使用蜂蠟漆來達到防水的效果。
標三:認識蜂類習性 強化生態保育
OS:隨著2015年蜂旅館的推出,工作室 也積極地和全台各地的學校 進行教育上的合作,至今為止有超過20間學校參與 臺灣獨居蜂計畫。
其中,指南國小使用蜂旅館作為教材已經超過8年,自然老師鄧純純 和陳彥任搭檔,一起帶著學生們探討獨居蜂的生活習性並參加科展,也透過蜂旅館 近距離 且實際的接觸 讓小朋友克服對昆蟲的恐懼 並且 更加認識蜂類。
Bite:(指南國小自然老師 鄧純純)
因為蜂旅館的方便性,它很透明,所以我們小孩子常常就坐在這邊,看到那個蜂媽媽可能抓著獵物、毛毛蟲進來,那我們兩個就會拿一張紙捲把它堵起來,那小孩就可以看到,蜂媽媽抓著獵物進來裡面了。
OS:除了能讓小朋友近距離觀察外,老師們 也能透過蜂旅館 對獨居蜂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Bite:(指南國小自然老師 陳彥任)
發現日本那邊有研究到,牠們使用鳥類跟壁虎的大便來作為巢室的材料,我們也覺得很有趣,那我們也有去採集了鳥類的大便跟壁虎的大便,結果我們真的看到了藍泥蜂會去採集壁虎的大便然後塗在外面。
OS:除了深入學校的教育,蜂旅館也有在一般的通路販售,並且透過和不同類型的品牌合作,以贈品的形式曝光在大眾眼前,讓一般民眾收到後產生好奇心並主動去認識這些獨居蜂類,來達到推廣的效果。
使用蜂旅館超過4年的黃馨儀,為了讓小孩能夠克服對昆蟲的恐懼,在帶著他上生態課程時 因緣際會認識到了蜂旅館,自己也產生了好奇並懷抱著讓孩子更接近大自然的心購入了蜂旅館。
Bite:(蜂旅館使用者 黃馨儀)
有一天早上的時候,我就出去看了一下,就發現到說原來獨居蜂媽媽不是建完房子就走了,牠可能昨天太累了,牠已經飛不動了,牠就找旁邊的洞進去睡覺,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因為我是媽媽,所以我就會覺得說,媽媽都一樣辛苦這樣為了小孩子。
結尾標四:人蜂緊密 減少藥害保護生態
OS:扶尚睿提到蜂類大量死亡與消失有部分原因與人類使用農藥有很大的關係,環境的保育需要從日常生活的改變做起,減少非自然藥劑的使用,讓自然生物永續生存。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