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招生困境 服務性社團尋生機
【政大之聲記者羅令婕、彭詩庭、楊詠安、曾筠涵專題報導】近年來,許多大學社團面臨「倒社」危機。其中,學生公認最辛苦的服務性社團受到最大的衝擊。台灣大學在本學期的新生訓練中,取消大一新生認識服務性社團的課程,導致許多服務性社團招生人數不足。台大陽光椰子社社員劉慧敏表示:「就是因為今年取消,就比較少人會去注意到服務性社團,就還滿緊張,因為像我們第一天招生的時候來的人數非常地少。」
而部分政治大學服務性社團也面臨招生困難,政大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科員王千蕙認為,現階段經營服務性社團耗時耗力,且並未與學校資源結合,無法發揮最大成效。社團受限於傳統形式上的框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如開會模式、社團組織架構等。「我覺得最驚訝的是,同學們改革的意願跟次數比我想像的低很多。如果你去看一個比較有,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一些社團或者是結構,你會發現同學們不太會去改變,同學們通常都不敢。」隨著時代不同,學生的需求也會改變,若不願調整社團內容,就可能因此被淘汰。
因應社員不足,服務性社團試圖改變既有招生形式。以政大慈濟青年社為例,社長游?騰希望能跳脫講師教授慈濟理念,改以素食DIY等雙向互動的社課,讓社員在樂趣中學習。其他社團也強化自身的獨特性,吸引學生注意。政大國際志工服務社社長吳欣怡表示:「我們特別的地方就是會出國、對象是小朋友,那我們會把這幾項特質打出來就是去吸引也想參加的人。」
台大目前整合服務性社團的資源,使校方能以社團名義開辦服務課程,讓學生選修。台大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科員陳貴蘭表示,利用內容多元的服務性社團,將學校與社團兩者連結,可促使學生投入社會服務。台大慈幼義光團團長尹又令說,這項措施可激發參加服務性社團的意願。「原本沒有接觸服務這件事情,那他修了學校的服務學習之後,他反而對於提供服務或是當志工這件事情,就是引發他的興趣。」對於台大的政策,王千蕙認為,建議政大能跟進。服務課是一種有別於課堂的生活教育,若與學校資源連結,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有老師的指導我覺得比較好的是,不管說在課程設計上和檢討上的確都會比較完整,那其實我們非常期待會有這樣的狀況。」
服務性社團能永續發展除了與校方合作開設課程,也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經費。政大尊重生命社社員王薇姍說:「可以再撥更高的預算或者是補助,或者是一些計畫性的款項可以讓我們申請,因為畢竟有資源才有辦法做更多的事,也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針對服務性社團的招生困境,王千蕙認為,如果社團內容精緻化,活動中主攻不同領域,較能吸引學生參加。以公益活動為例,工作內容有分為行銷、宣傳等。若同學對大眾傳播領域有興趣,即可透過實作方式參加與該系相關的活動。 「那如果我們有機會可以有一個磨練,就是出學校之前,你就可以去某一些場域,去觀察去理解,然後在服務中運用你的專長。」他也期望服務性社團能提供機會,讓學生把握在學期間累積經驗,進而服務社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