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東山這六年

2008/12/19 09:37
9,72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東山這六年】

採訪  林燕如 陳佳珣
撰稿  林燕如
攝影/剪輯  張光宗

 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來到了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一個鄰近烏山頭水庫的偏遠村莊,村民大多種植龍眼和柳丁,世代安穩的在這裡居住了數百年。但是現在,一座是佔地九公頃的永揚掩埋場,一座是佔地十八公頃的南盛隆掩埋場,讓村民人心惶惶...

我們的島 節目

首播:2008-12-22(一)  22:00
重播:2008-12-27(六)  11:
00

緣起

 隨著小巴一直開,我們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往山的深處走去,兩岸的風光漸漸改變,柳丁園冒了出來,從山頂、山谷、道路兩旁,到
處都可以看見柳丁,我看著四周的風光,心裡想著,這裡真是個世外桃源。村長說,居住在這的村民,大多是親戚關係,世代栽種龍眼跟柳丁,一直都過著純樸的農耕生活。不料,九十年通過環評設立的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卻在這安靜的山村生活裡,投下一枚炸彈,村民從九十一年開始抗爭,到現在已經走過六年時光,現況究竟如何?

內容

 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我們來到了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嶺南村是鄰近烏山頭水庫的偏遠村莊,村民大多種植龍眼和柳丁,世世代代安
穩的在這裡居住了數百年。但是現在,一座是佔地九公頃的永揚掩埋場,一座是佔地十八公頃的南盛隆掩埋場,這樣的消息,讓當地居民人心惶惶。

 嶺南村原屬急水溪的水源保護區,2001年時突然解編,同時間,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也通過環評,場址就設立在急水溪的上游處,計畫容納一般的家庭廢棄物之外,還有灰渣、礦渣等等,村民來到現場後,發現只有覆蓋一層防水布,感到憂心不已。

 由於急水溪是當地灌溉的水源,村民擔心掩埋場當鄰居的話,滲出的汙水有可能會沿著烏山頭向斜的特殊地形汙染到急水溪,當地果園的灌溉都仰賴這條溪流,一旦產生危機,將會毒害當地農作物。況且現在正是柳丁豐收的時候,每棵果樹上都掛滿黃澄澄的柳丁,等著銷往各地。

 為了世居三百年的家鄉,村民們不得不走上街頭抗議,他們組成東山環境保護自救會,決心守護家園。最終目的希望能夠撤銷掩埋場的設立,讓他們能夠繼續安心生活下去。其實在嶺南村設立廢棄物掩埋場,不只是威脅到嶺南村民的生計,還影響到大台南地區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因為永揚的場址距離烏山頭水庫集水區距離不到一公里,污水非常有可能順著地形流到烏山頭水庫的集水區,注入烏山頭水庫。

 為了找出永揚掩埋場可能危及到烏山頭水庫的證據,村民像是偵探一樣,分析航照圖、對照地形圖,努力研究環評報告裡不合理的地方。

 嶺南村長陳顯茂表示,像是場址位置標錯、半徑1.5公尺內沒有民居等等顯而易見的錯誤,都沒有看出來,甚至連民調的簽名都假造:「民調的簽名根本不是我簽的,是一個娟秀的女性字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陳椒華更嚴正的說,環評委員應該擔負把關者的角色,卻把責任丟給民眾,太不應該!因此東山環境保護自救會決定控告前台南縣縣長陳唐山以及環評委員瀆職。

 這是台灣頭一遭控告環評委員的案子,今年七月二十二日台南法院判決無罪,讓村民感到十分無奈,打官司得要花錢,村民把栽種柳丁的錢捐出來。列在牆上的每一筆小額捐款,都是村民愛護鄉土的心意。在村民的長期奮戰下,今年八月二十九日總算傳來好消息,佔地十八公頃的南盛隆掩埋場,已經向內政部撤案,但永揚掩埋場的疑慮尚未釐清。

 嶺南村民對掩埋場可能會汙染地下水的不安與疑惑,始終無法得到滿意的答覆,今年十一月四日,台南縣政府對永揚公司所提出的同意設置文件變更申請書(含試運轉計畫書)同意備查後,引起村民群情激憤,因為接下來永揚公司只要通過試運轉核備計畫,就可以正式營運,但對於關鍵點是否會汙染地下水的問題,到現在都還沒有答案。

 為了表達不滿,一群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村民們,自發性四人一班,在台南縣府前展開24小時的靜坐抗議。

 台南縣環保局則表示,已經組成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環境影響評估追蹤小組,針對掩埋場是否位於斷層帶和是否會汙染地下水的疑點,邀請專家學者加以討論,並在後續的會議中納入自救會推薦的學者,而追蹤小組幾時能有結論,則要視開會狀況而定。

 回到嶺南村,我們從陳家祠堂往下看,零零星星、錯落其中的古老屋宅,時光彷彿在此地停下腳步,這裡對他們來說,不僅是安身立命的去處,也是家族記憶傳承的重要基地。

 永揚掩埋場的設立,讓這個寧靜的村落激起波濤,村民的環境意識覺醒,大家拼命相守,只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一塊乾淨的土地。村長也希望藉著這次凝聚起來的力量,進一步帶動社區,創造無毒的有機家園。

 十二月十九日抗議天數到達四十天後,嶺南村民決定暫時離開縣府。但村民心裡都還在等待答案,不管答案如何,這一次的經驗都點燃了他們為家鄉土地捍衛的決心,奮戰到底!

側記

 意外地,失業潮竟也造成一波的返鄉潮。這波不景氣,讓村子裡開始出現年輕人的身影,因為在農村裡只要肯親近土地,土地自然都會回報,可以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開銷也不會像在都會區,樣樣都要錢。年輕人回來故鄉,也讓村子開始有了小孩的笑聲,看著孩童童稚的臉龐,村民知道這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不挺身而出,傷害到的就是下一代,在他們小小的願望裡,只希望將來這塊土地可以世代相傳下去,讓後代子孫過著安全無虞的生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