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鹿港囝仔 找回人與在地連結

2015/02/02 11:00
5,303次瀏覽 ・ 24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馬向恩、劉怡馨/彰化縣報導】鹿港,曾經是西部發展的重鎮,因為港口的泥沙淤積、經濟重心開始轉移,昔日的風光不再,轉換成為觀光客的朝聖地。張敬 業在一次義大利演出的機會看到了年輕人回到家鄉的熱情與活力,促使他回到老家鹿港服務,發起「保鹿運動」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家鄉的美好,整理環境、舉辦團康 活動、演講等,每個月一次,活動一舉辦就是兩年。

昨日風光鹿港 今日觀光城

彰化縣鹿港鎮,為了便於與大陸福建沿海地區交通,彰化海岸沿線也發展出了港埠,而這也奠定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其中二「鹿」指的即是今天的鹿港,由於開發歷史久遠,在地的寺廟、古蹟眾多豐富,「鹿港」被視為當時最著名的文化重鎮,盛極一時。

經過數年,港口的泥沙淤積、經濟重心開始轉移,隨著開墾的範圍的擴大,鹿港不再具昔日風光,一直到了今日,發展成為觀光勝地。民眾來到鹿港的目的多半是觀 光,古蹟寺廟成了觀光客最愛的朝聖地,因為觀光客吸引來的攤商小販群集,鹿港不再像是往年的繁榮,而是觀光客所帶來的觀光經濟,賣著很貴的伴手禮,年輕人 外流,流失社區成長的動力。

張敬業從前經驗 造就鹿港囝仔

「鹿港囝仔」是一個的地方社會企業,他們辦過擦社區廣角鏡大隊、清過水溝、辦過體驗活動、打造社區書櫃等,解決鹿港的所面臨的問題,投資於鹿港在地,成員 大部分是由鹿港當地的返鄉青年所組成,運用各自的專長在組織內付出,也因為深入在地事務,挖掘鹿港這個古老城市更多元的價值,也去發掘在地的問題。

鹿港囝仔負責人張敬業,從小就喜歡接觸不同的東西,五專就讀的是電機科,大學轉了個大彎進入藝術管理的領域。因為他從小學習竹笛的背景,讓他在二OO九年 的時候,有機會隨樂團去一趟義大利演出,為一個藝術團伴奏。張敬業去義大利之前,並沒有任何回到鹿港的打算,因為從小母親給的教育觀念是「有機會往外走越 好,不要留在鄉下」,而當時的他也是同樣抱持這樣的想法。

在義大利,他遇到了一些年輕人在自己的家鄉舉辦藝術節,但是這些年輕人平常都是在外地念書、工作,而每年就在這個時候回到自己家鄉做一點事情,有的人做志 工、有的人表演,一同為這個地方的年度盛事歡慶。張敬業看到這樣的情況,他問了自己:「那我呢?我自己從哪裡來?未來要做些什麼?」讓他原本要往外地發 展、打拼的想法,完全改觀。

回到台灣之後,他便開始思考自己和家鄉的關係,剛好遇到大四那年準備畢業製作,靈機一動,他便想到「乾脆就回鹿港辦吧!」於是,在二O一O年四月,沒想太 多就去申請福興穀倉的場地,自己找資源、找人力,他便找了弟弟,和一些到外地念書的鹿港學生,找他們回來辦一場攝影展、一場音樂會、一場沙龍講座,把大學 所學到的東西「大雜燴」地成果展現。從這個時候,張敬業也開始有了創業的念頭,想為自己的家鄉做一些事情,而他從義大利回來做的這些事情,也成了「鹿港囝 仔」的契機,正要開始萌芽。

照片

鹿港囝仔負責人張敬業分享自己的經驗

 

鹿港囝仔舉辦保鹿運動 一辦就是兩年

二O一二年十一月開始,「鹿港囝仔」發起了第一次的「保鹿運動」,之後開始每一個月舉辦一次。保鹿運動的初衷是「從公民意識出發的環境教育行動,建構人與 社區、土地的全新關係,讓大家看到自己家鄉--鹿港的美好」活動一辦就是兩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五個場次,每次活動內容都不太相同,有環境整理、在地寫 作、專題演講、團康遊戲等等,沒有限定只有鹿港在地人才能參加,來參加的人可以透過每次活動不同的方式認識這個地方,讓外地人認識鹿港,讓在地人更瞭解家 鄉。

張敬業說:「要讓大家看到自己家鄉的美好,前提就是要讓這個地方美好起來,就從環境開始。」第一次的保鹿運動就是清理家裡附近的池塘,從網路上做號召,第 一場只來了六個人,穿著青蛙裝就跳進池塘清理,旁人看到就冷嘲熱諷地笑說:「肖耶!肖年哩空耶!(瘋子,年輕人你是傻了嘛?)」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公共的事 情,一開始沒想太多就開始做了,也因為這件事情他們才會持續做下去,到後來他們開始認為,保鹿運動的背後應該要有要傳達的東西、一些價值。於是,幾場保鹿 運動後便開始找一些認識的朋友來討論,沒有行動的時候就找更多人去討論保鹿運動的價值,思考可以帶給來參加的人一些不同以往的經驗。

照片

團康遊戲要讓小隊員實際走訪鹿港,找到和照片上一模一樣的地方

 

環境整理的活動還有像是清掃社區、廣角鏡大隊,號召群眾一起來維護鹿港環境的整潔,他們自己尋找清掃用具,在網路上向尋求資源,和親朋好友、鄰居借,大家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其中,廣角鏡大隊的活動,就是號召民眾一同清掃鹿港路口間的凸面鏡,凸面鏡長年下來積了厚厚的灰塵,大家便兵分兩路,在鄉間騎腳踏車 繞行鹿港,擦拭所有的廣角鏡,這一次的活動也讓在地居民開始注意到他們所做的事情,也是第一次有媒體做了報導。

照片

北頭漁村被拆除的房子隨處可見

 

最特別的保鹿運動 行腳認識鹿港

保鹿運動最特別的就是「團康遊戲」了,透過活動認識鹿港。像是第二十五次的保鹿運動,遊戲規則是讓所有來參與的人,兵分兩路,發下一張地圖還有幾張照片線 索,兩隊隊員在鹿港鎮北頭漁村尋找和照片一模一樣的地方,並且拍照存證,所有線索找到才算是破關。照片多是破裂的房子,還有一些老舊低矮的紅磚瓦建築,當 所有隊員都找到這些地點之後,再引領出鹿港鎮北投漁村的問題,讓小隊用話劇方式呈現出來。

北頭漁村從前是一個小漁村,矮平房和矮平房之間可走動的空間非常狹小,有時只能容許一人通過,從日治時期就開始規劃要拓寬道路,但沒有實施,隨著海岸線的 退後、都市計畫的實施,加上建立彰濱工業區,為了交通往返、拓寬馬路便把這些老舊的紅磚房屋拆除,磚頭砌成的舊屋有些則變成水泥樓房了,被拆遷的居民個性 保守也不反抗,只是照辦遷到其他地方,而形成了鶴立在矮舊平房中水泥房子,矮平房和水泥樓房成了強烈的對比,被拆遷的破房子隨處可見,留下歷史的殘骸。

活動結束後讓所有參與人演出一場戲劇,試圖去呈現當事北頭漁村所面臨到的問題。活動地圖上的線條就是都市計劃的結果,透過探索的過程,加上和在這邊住很久 的村民去聊才會發現,原來以前北頭就像迷宮一樣,繞得進去但很難出來。搭建在巷口的便利商店以前是柑仔店,就是都市計畫的一個結果,造成現在看到的樣子。 藉由這個活動,讓大家了解到鹿港這邊的過去,所發生的事情、背景,也藉由這個活動引領出公共事務,由民眾下而上的討論激盪不同的想法。張敬業說:「都市計 畫的議題不是只有在都市才會發生,他其實在小漁村、小鄉下也會面臨。在北頭漁村這一個小小的地方就有這麼多事情可以討論了,更何況是整個台灣。」

照片

鹿港北頭漁村,馬路兩旁被拆除的房子

 

兩年保鹿運動 過程有酸也有甜

保鹿運動實施也有兩個年頭,鹿港囝仔平常只有兩個專職的員工,而可以讓公司一直營運下去的原因,是還有那些不求回報的參與志工,加上參與志工成員總共大約有十多人,而平常的經費來源則是由張敬業撰寫專案一些活動的企劃來申請經費。

而鹿港囝仔定義自己為一個「文化」公司,而不是文創公司,致力保留在地的文化,成員來來去去,想到一開始,張敬業說:「現在的團隊和當初一開始的團隊比起 來,已經更換一輪了。」但是活動參與的人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熟面孔,越來越多人願意留下來為在地盡一份心力,更多人投入鹿港囝仔,更是他們繼續往下走的動力。

照片

小隊員把路上看到的景象用畫的記錄下來

照片

保鹿運動第二十五彈活動,小隊員合影

 

想到大家沒有想太多一股腦兒得下去做,維護清掃自己的環境、舉辦活動等等,常常受到在地居民的冷嘲熱諷,像是第一次去清掃池塘,路人看見只是回應這群人瘋 了。還有一次他們去清掃社區水溝,居民則笑說為什麼不打電話給鎮公所的人來清掃,直笑他們腦袋不靈光。雖然有很多人不看好,但是也因為這些行動讓更多人開 始看到他們為在地所付出的事情。

讓張敬業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次保鹿運動大家騎腳踏車去擦拭廣角鏡,有一個年紀約莫國小的小弟弟,和他們打鬧吵著說要一起,這些「擦拭廣角鏡大隊」的大 哥哥、大姐姐也沒多說什麼,就讓小弟弟一同參加,活動結束之後還大聲嚷著下次還要參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也一同參與了社區的事情,讓張敬業非常感動,期 待這樣的事情可以在社區裡頭發酵,更多人一同參與。

延伸閱讀

鹿港囝仔官方網站

保鹿運動臉書專頁

鹿港囝仔臉書專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