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唭哩岸石心 北投社大陶藝情

2009/03/08 01:01
2,884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01 【記者王巽賢/台北報導】「怎麼會有人辦這樣的展覽呀!」一名九十一歲的老奶奶嘆息著。聽到老奶奶的這樣說,徐兆煜老師緊張地趨前詢問,不知道是不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實在是太棒了,彷彿回到兒時!」看著充滿古早味的拼貼碎花布及琉璃珠與陶藝完美結合,老奶奶由衷的讚嘆,讓徐兆煜鬆了一口氣,卻也不禁莞爾。

北投社區大學陶藝班徐兆煜師生日前於北投區戶政事務所藝術文化走廊舉辦「時光長廊,北投陶藝創作特展」。在這個小小的場地內,透過陶藝傳達現代陶的思維,發展概況及軌跡,同時結合花藝的點妝與燈光的變化,展演出生活陶不同的面貌,和生活周遭利用陶結合互動的關係。

以徐兆煜的作品「打坐」為例,遠遠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玩意,走進一瞧,才會發現正反兩面都像是一個人正在打坐。徐兆煜說,這就好比人,一面向外,另一面卻要時時向內反躬自省。而徐兆煜的另一件作品「人生」,則是利用搭配其上的花藝在展期間的盛開與凋零,表現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變換,以及人生週而復始的觀念。

作品充滿現代感的學生金語宜,此次展出的作品叫「兩極」,用兩塊陶片組合成兩極的意象。「學陶是一種平衡,平衡現代人繁忙的生活,和匆匆帶過的感受。」金語宜認為,在初學陶藝創作,感受到時間凍結與外境的隔絕,是一種絕對的專注和內心的寧靜。03

說起徐兆煜學陶與教陶的歷程,美工科畢業的他一開始其實是在廣告公司擔任廣告設計的。然而在苗栗農村長大的徐兆煜,從小就喜歡在捉泥鰍之後將泥巴捏塑成型,然後拿到柴窯去燒,也因為如此,培養了對陶藝的深厚興趣。徐兆煜說,自己眼睛不好,三十歲那年便辭去了廣告設計的工作,轉而往不太需要用到眼睛,只需要倚賴對感覺的信心及意志力的陶藝工作發展,並回到苗栗家鄉花了三年整理早已荒蕪的地和廢棄的柴窯,卻也漸漸闖出了一片天。

六年前,歷任青江國小陶藝老師,政大、銘傳茶藝班講師的徐兆煜,被北投文化基金會的洪德仁董事長找上,來到北投社大開設陶藝班,第一年卻只有六位學生報名。儘管社大講師的鐘點費是以學生人數來計算,六位學生能得到的薪資,其實遠低於外面的行情,然而徐兆煜認為,就算只有一位學生選了他的課,他還是願意教,而這些學生也常常令徐老師感動不已。

第一屆的六名學生之一,至今都還在上徐兆煜陶藝班的沈美秀說,自己把小孩送去上美勞課的時候,常常都會羨慕他們能夠捏捏這個,捏捏那個,因此當看到北投社大開設陶藝班,便興致勃勃地去報名。「我是一個不會欣賞藝術的人,卻在這裡將自己的視野打開了。」沈美秀特別感謝徐兆煜從不吝於讚美,因為這些讚美都成了她進步的動力。

另一位讓徐兆煜非常感動的是七十三歲的陶勇君老奶奶,其實這位老奶奶當時是兒子和媳婦幫她報名的,為了不想浪費報名費,陶老奶奶只好硬著頭皮來上課,沒想到卻一上上出了興趣。「她姓陶,生來就是要做陶土的。」徐兆煜說,陶老奶奶才上了一堂課就會捏陶,並且很快地學會了拉坏等技術,令他訝異不已。

02 「做陶,使人笑口常開」,陶老奶奶將自己的生命力與陶藝結合,在這場特展中以自己的臉為範本做了一個小巧的人頭陶像展出。徐兆煜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通常別人用陶雕塑人臉,眼神都會很可怕,陶老奶奶的作品卻完全不會有這種感覺,反而給人一種和藹的親切感。

「我們做陶,因為我們熱愛這塊土地。」徐兆煜說,此次特展展出的陶藝作品大多是以北投的唭哩岸石與苗栗的土混合而成,而「以陶為畫布,以火作畫筆」,一切只為了向大自然學習。

延伸閱讀1.北投社區大學—時光長廊 徐兆煜師生北投陶藝生活的新視界2.北投社區大學—北投陶藝文化與創作課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