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築步道 徐銘謙「像山思考」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DSC1210 【記者范道瑛╱台北報導】「鏗鏘!鏗鏘!」一陣陣敲擊大石的聲響,從美國阿帕拉契山脈傳來,握著鐵鍬敲打石頭的,竟是團隊中唯一的「外國志工」,她是台大

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糖鐵專案負責人,曾於二○○六年的「客委會築夢計畫」贊助之下,前往美國擔任近四個月的阿帕拉契步道志工,參與阿帕拉契協會的維護步道義工大隊。

當機器不和諧的聲音在步道響起...

今年三十四歲、留著短髮,總是一身牛仔褲、T恤裝扮的徐銘謙,向來關注生態議題。她發現陽明山坪頂古圳步道上,百年歷史的安山岩步道因為長滿青苔,被政府換為透水性不佳、材質較硬的花崗岩,走起路來容易腳痛,於是與幾位山友,發起「刷青苔、救古道」的古道保衛戰。嘗試藉著刷去步道中間的青苔,傳達以維護取代工程的思維,讓步道可以兼顧歷史人文、自然生態以及安全。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李瑞宗指出,「步道全鋪上花崗岩,是一大生態浩劫。」要維護古道的歷史意義,就應當就地取材使用安山岩,追求工法與技術的復原。如今改成現代化的水泥或進口石材,要如何教育下一代,這叫做古道?

二○○二年,一支休旅車廣告,以特殊效果展現休旅車輕鬆穿越湍急河流,藉此強調車子性能。但徐銘謙卻認為車商鼓勵車子開進山林,會助長生態破壞,於是以「穿林跨溪 靠我雙腿--RV車廣告」投書報社表達不滿。當時她對生態環境的省思,意外引發一連串社會對四輪車風潮的反思,也導引她一直在思考:「如果不用工程,步道可以用什麼更好的方法去維護?」

徐銘謙的疑問,在二○○六年「客委會築夢計畫」的贊助之下,引領她前往美國,尋找替代步道石階工程的方法,並參與美國阿帕拉契協會維護步道義工大隊。

學習像阿帕拉契山一樣思考

「這一條從來沒有任何人說得出正確長度,不斷浮動變化的美國第一條國家步道,究竟是什麼樣子?」徐銘謙說,阿帕拉契山徑南北橫跨美東十三州,全長兩千多英哩,在「國家山徑體制法」的保護下,數十年來全靠來自各地的義工維護整建,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

阿帕拉契山徑學校校長華倫所傳授的全程行者健行課程,最令徐銘謙難忘。課程中,只搭外帳、吃冷食、穿步鞋,一切主張極簡化的華倫,「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徹底毀掉,以最低限度的生存本能,去適應與接受所有的狀況」,教導學員地圖資料的閱讀,以及實際走訪山徑等。透過華倫的教導,徐銘謙說:「見識到阿帕拉契山文化發展的細膩,即便是走路這樣單純的事,也容納了多元的思考。 」

徐銘謙說,她參與的義工大隊在維吉尼亞州山區有固定基地營,四個月中,她幾乎都待在山區,前後參與七個計畫,每次為期一周,大約可修築

一公里

多步道。

路是人做出來的

徐銘謙說,一直以為「路是人走出來的」,來到阿帕拉契山徑才知道「路是人做出來的」,而「做過不留痕跡」,健行客又好走,才是「上乘工法」的展現。而且包括阿帕拉契山徑在內的美國國家步道、國家公園或國家森林所屬的步道,都是依靠公民志工的參與維護,而能微妙地適應著大地的生命力。

探訪阿帕拉契山徑的經過,徐銘謙逐漸勾勒出自己對大地的態度,也提供實踐台灣千里步道的參考作法:「靈活運用現場的材料、地形,使人的施作與周邊景致相互協調。」、「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簡化設計到義工就可以執行。」

千里步道 台灣萌芽

類似阿帕拉契山徑串連步道的夢想,其實在台灣也正萌芽成長。

美國以創新的公民參與模式,跳脫傳統發包公共工程的困境,大幅減少了開挖山林對環境的破壞。徐銘謙相信,台灣要靠公民行動,構築一條環島千里步道也沒困難。

延續這些思考,徐銘謙擔任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糖鐵專案負責人,持續協助參與台灣步道志工制度的建立,以及環島千里步道的串聯,希望以正向、希望與實踐的步道運動,幫助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延伸閱讀:

千里步道籌劃中心
認識千里步道
千里步道志工報名

2008開卷好書獎得主徐銘謙

 

 

 

圖說:徐銘謙十一月二七日在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因為開闢新的步道,每位志工輪流漆上標示阿帕拉契山徑步道的白漆。(記者范道瑛翻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1,884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4,228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4,091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910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766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737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587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878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972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151
推:
0
回應:
0

赴美築步道 徐銘謙「像山思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83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83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