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思考社會住宅轉型為兼顧防災安置型及居住功能的規劃

2016/02/07 22:18
2,35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這次0206的南部6.4強震,造成許多人無家可歸,除了搶救受災者外,再來就是災民的收容安置與輔導工作。從921到莫拉克風災至今,受災戶的安置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在兵慌馬亂時期,不僅要動員救災,同時安置災民,都是迫切之急。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簡宏哲認為,思考社會住宅的附加價值,是可行的方向。簡常務理事亦是社區工作者,他認為強調社會住宅提供的居住正義,社會住宅除了回應國民基本的居住權益外,有些社會住宅,也可以轉型做為「災難善後」的安置住宅。比如有些學校廢除後,若地點、地質環境合宜,校地可以改建為有效耐震的安置型及居住型混合的社會住宅,同時住宅區有醫護及社福整合的救助設施,並且能夠成為受災居民安置的前哨站或指揮中心。若規劃完善,有些救災物資或食物銀行,也可以內置在住宅區內,達到平時救貧,災害時救急的功用發揮。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