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風」中情緣 婆媽手作工藝品

2016/03/17 11:00
2,439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董博尹、馮安華/新北市報導】新北市石門區每年九月舉辦的風箏節都吸引洶湧人潮,該地因位居台灣最北端,素以強風聞名,今年更是「吹」來了一群心繫石門的當地婆媽。五十餘位居民在石門區公所的號召下,創作出百餘件「風」系列手工藝品,不但曾展示於板橋435文藝特區,也在風箏節活動當天進行義賣,所得百分之二十將捐予公益。

照片

參與風系列手工藝品課程的學員們,面帶驕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風 要吹得更強更遠

區公所請來七位手工藝老師,教導當地居民們用製作風鈴、紙風車、貝殼畫、創意小包包等手工藝品,藉以凸顯石門地區的特色。參與製作的多為職業中年婦女,平均年齡大約五十歲上下,年紀最長者八十四歲、最小的則是三十八歲。石門區公所主秘林俊宏說,活動的核心理念是讓居民融入當地特色,並在對外推廣的同時還能提升自信心,讓學員感到「我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破除心理的障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他接著說,很多媽媽們擔心自己手拙未能作出足以代表石門特色的作品,所以在學習之初都抱有忐忑畏懼的心態;未料在三個月的學習中,婆婆媽媽們不但倒吃甘蔗,有些人最後還做出興趣;而值得期許的是,她們能獨力做出相關藝品、以個人能力弘揚石門文化,將「風」吹得更強更遠,甚至還能倚之生計。

「很害怕呀!」學員之一的郭淑媛描述自己上第一堂課的心情,但是漸入佳境之後,她得到了比創作出新品還興奮的成就感。「媽媽也會做了呦!」這是郭淑媛在完成人生第一個「蝶谷巴特」的成品後(一種類似背包的手工藝品),迫不及待對自己就讀國中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原來,她小孩在學校美術課中也做過類似的作品,「蝶谷巴特」間接拉近了她與孩子的距離。

吹風的家鄉 放箏的地方

在此次活動最大推手許潘碧霞的一呼百應下,三十多位石門區老梅里的居民都來響應該活動,而已經在石門居住六十七年的她,更是時常帶上丈夫共享創作之趣。她表示,生在「風的地方」,能為「風」做點事讓她很開心,但令她更開心的是,看到多位年過六旬的婆媽們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時,會像個孩子一樣雀躍地對老師說「我做好了」,那一張張笑嘻嘻的臉,才是她最大的收穫。

這是石門居民與區公所首度創辦該活動,卻得到了超乎預期的結果,對於往後的期許,林俊宏堅定地說要用特色來吸引觀光收入,不能讓遊客只是短暫地放風箏而已,而是要開闢「深度旅遊」,一方面留住客源,一方面吸引青年回流,把飛走的風箏牽引回巢。「風不會有吹完的一天,箏也不該有落下的時候。」

 

延伸閱讀

用一針一線 溫暖你的心

手工袖珍屋 將黏土化為無限可能

巧手屋 純手工製作「希望」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