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吳家炭窯 北投社大傳薪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P1000469 【記者王巽賢/台北報導】沿著登山步道蜿蜒向上,在前往吳家木炭窯的途中,北投文化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和大夥們介紹著當地滿山相思樹的由來,以及它在早期燒炭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此時已是陽明山櫻花季的尾聲,當殘存的櫻花美景才剛映入眼簾,頹傾的吳家木炭窯便悄然隱身在身旁不起眼的樹叢中。很難想像,早期住在北投的居民,就是從這裡燒出量多質美的木炭,並揹著它們運送到山下的淡水河。

木炭,曾經是傳統人家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燒炭的技藝更是先人謀生的智慧結晶。北投十八份的居民便是就地取材,採用岩石、土方興建木炭窯,並砍伐相思樹以燒製木炭。隨著時代變遷,木炭窯產業逐漸式微,除了早期的工法技藝即將失傳,全盛時期據說曾達二百多座的碳窯也因乏人照料,多數成了斷垣殘壁,至今只剩三十幾座廢棄碳窯的基座依稀可尋。

由北投泉源里吳欽銘先生所有,有一百六十年歷史,位於中正山登山步道旁的木炭窯,由於有較堅固的「窯厝」(窯體上方防風擋雨的棚架)保護,整體結構包括窯壁、窯龜(窯厝下方拱型的部份)、基座皆堪稱完整,是陽明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木炭窯。然而八十七歲的吳老爺爺年事已高,對於維護木炭窯的工作,也越來越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了不讓傳統技藝失傳,北投社區大學與北投文化基金會,發願為吳老爺爺圓夢,修復擁有百年歷史的吳家木炭窯。自關注木炭窯五年以來,北投文化基金會為了這個屬於北投的文化保存工作做出不少努力,如商請中研院劉益昌教授會勘兩處炭窯,與吳家家屬討論保存之道,以及不斷向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修復等等。北投文化基金會執行秘書張鈺微指出,只有以天然的素材進行修復,才能重現木炭窯的原始風貌,並通過陽管處諸多的法令限制。P1000453

因此,北投社區大學與北投文化基金會也共同推出了修復吳家木炭窯的課程,邀請有心市民出錢出力,奉獻志願服務的工作假期,親自參與木炭窯的保存。課程內容則是請社區耆老指導以木材、石頭、茅草、綠竹、桂竹等原有自然材質,運用傳統工法,讓學員「從做中學」,親自動手修復木炭窯。「我們總以為前人所使用的方法是過時的、是落伍的,其實這些技術是最複雜,也最有智慧的。」課程專案負責人陳佩研說,設計這樣的課程,就是讓民眾可以親身體驗傳統的修復工法。

「這不只有互助的意涵,更是對傳統工藝的認識和尊重。」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洪德仁說,日本白川町的合掌屋,就是透過類似的社區互助,居民每三十年就要總動員進行修復,才能有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成績。除了短期的工作假期之外,洪德仁也表示未來將與北投社大規劃長期的木炭窯修復課程,讓珍貴的傳統技藝與文化資產能永續地保存下去。

延伸閱讀 1. 北投文化基金會搶救吳家木炭窯專案2. 維基百科—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村落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247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3,441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606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524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586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429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757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845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082
推:
0
回應:
0

重燃吳家炭窯 北投社大傳薪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