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傳承 儺面具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IMGP4113 【記者溫璟芸/香港報導】大家有沒有看過一些突眼、血盆大口、神色可佈的面具呢?其實不用害怕,因為這些面具是中國古代祭天時禮儀所需要用到的,他們戴著這些面具跳著舞,拜祭天神。這種古時的禮儀稱為儺(音:挪)儀,所以這面具也被叫做儺面具。

儺舞、儺劇已較少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儺面具已成為中國一種民間的藝術品或是出現在大舞台的一種道具,已失去祭鬼神的宗教意義。中國各地都有屬於自己地方的儺面具,但是面具的製作都是以鬼神為主,而且它們都是以木雕而成,神色誇張、神氣活現的。

雲淡先生現年已七十一歲,不知道的人經過他家門口會誤以為他只是一個拾荒老人。其實只是他對我們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望,他現居於大嶼山大澳也曾在這裡開設商店出售自己的作品,之後由於業主加租所以決定放棄經營。

雲淡先生從小便開始從父親身上學習製作儺面具這一項工藝,加上受到家中教育的薰陶,所以對中國文化有著極大的興趣。其實各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儺面具,雲淡先生說:「在不同時代儺面具都有不同的意義,儺面具最初是出現於周朝,用以祭鬼神。」IMGP4115

他的作品是以中國民間故事的人物或鬼神為題材,可是有些有上色有些卻沒有,對此雲淡先生說:「沒有上色的都是神祇。」他認為上色是對神明的不尊重,而他做的這些作品是希望大家能夠對中國的國教──道教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他除了對儺面具工藝有很深的了解外,也曾經在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任教萱法,即是中國書法與國畫。他現在在閒時已經較少製作儺面具,大多放時間在國畫上的創作,無論是人像畫或是山水畫皆有涉足。雲淡先生認為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是窮盡一生也學習不完,所以也沒有時間再學習西洋的東西。而且他也認為「人是很奇怪的,只要離開了那片土地(中國大陸),所做出來的作品也還是欠缺一種韻味。」

中國文化藝術博大精深,現在願意接觸了解的人愈來愈少,工藝的傳承更加是青黃不接,所以無論是政府或是一般的小市民,也應該放多一黠時間、資源在我們所擁有的傳統文化,才不致於它們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於無形。

延伸閱讀
中國新聞網
江西儺舞--婺源舞鬼
湘東儺面具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247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3,441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606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524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586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429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757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845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082
推:
0
回應:
0

中國文化的傳承 儺面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