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看見集體維護萃湖的努力

2016/04/17 21:57
4,835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照片
照片

生態是我們的學習教育
外來種可以生存就是適應力強
本土會消失就是失去競爭力
我不擔心是因為整個台灣都需要整頓,小區域難根除問題

軍事佔領區的故事慢慢被解密!

〈台北都會〉木柵公園欠管理 鄰近居民卻步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80617

2012-05-02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位於興隆路四段、下崙路口的木柵公園,日治時期曾是監禁二戰高階戰俘的「凸鼻蕃仔嶺」,終戰後,納入前總統蔣介石行館草蘆「萃湖」,後來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落址,但該公園儘管綠蔭參天,但近年來由於指標不明、照明不足,遊客望之卻步,附近民眾也覺得陰森,成為街友聚集的治安死角。

[木柵公園湖面雜亂,公園儘管綠蔭參天,但近年來由於指標不明、照明不足,遊客望之卻步,附近民眾也覺得陰森,成為街友聚集的治安死角。

 

原為蔣介石行館「萃湖」

台北市議員李新昨天會同市府各單位會勘現場,湖中有土虱水中游,保育類的貢德氏赤蛙叫聲此起彼落,還有民眾垂釣,最近還常見螢火蟲蹤跡,李新表示,「萃湖」具有歷史文化,但環境不友善,附近有居民住了二、三十年還不知有此湖,台北市公園處應立即整修,讓「萃湖」再現風華。

成治安死角 議員促整頓

樟林里長陳俊宏表示,萃湖入口處標示不明,階梯濕滑,當地里民常抱怨公園沒有整理,愈逛心裡愈毛,鄰近居民張信麗表示,她曾大白天帶兒子在湖畔散步,竟然碰上遛鳥俠。

台北市政府公園處副處長許添籌表示,預計投入一百萬元改善,除增加告知牌,整修台階、刷洗青苔、清理湖面,另會適度修剪樹木,公園處會在近期與地方人士、文山社會大學會談了解當地的需求,今年年底前會整修好萃湖,讓附近居民有一個良好的休閒公園,居民所提步道濕滑、燈光昏暗的問題,公園處會優先處理。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淑英說,萃湖生態豐富,周邊有蕨類植物,是文山社大師生共學場地,社區居民及社團已規劃改造方案,盼加強醉漢管理、巡邏,經營維持萃湖水質清理與維護。

萃湖以前是(蔣公行館)草蘆的一部分,新聞說因管理不善、缺乏照明、遊民到處跑,讓人卻步不前

 

曾經媒體相關報導過的連結

自然工法 找回萃湖之美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004427-自然工法-找回萃湖之美

北市木柵公園內的「萃湖」,昔日是蔣公行館一部分,多年來民眾不當放生,導致外來種侵蝕湖內原生動、植物。文山社區大學師生為挽救生態,將趁水壩維修工程且水位較低時,號召志工和裝底泥的純棉T恤,在施工前設置「生物庇護所」,以自然工法還「萃湖」原來的美。

長期投入濕地教學的陳德鴻在文山社大開設「濕地生態探索工作坊」,將教室拉到「萃湖」,學員田野調查發現,湖中有許多外來種生物,影響當地生態,「在水族館看到的魚,這裡幾乎都找得到」,包括巴西烏龜和魚虎,還有紅龍,一點都不誇張,曾一次撈出700多隻外來種。

萃湖內有不少外來種魚類,破壞原有生態。 圖/陳德鴻提供

分享

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縫紉班學員將民眾捐來的T恤縫成袋子,用來裝萃湖底泥。 圖/文山社大提供

分享

而這場「移除外來種的抗戰!」第一步先移除遮蔽湖面的水芙蓉等植物,接著在中上游做一條土堤,將下游原生物種放到土堤內水域,即「生物庇護所」,並趁水位降低時移除強勢外來種。

土堤怎麼做?師生想到好方法,將湖底土泥裝到袋子裡成土包,再堆疊成「攔沙壩」。導覽志工梁乃悅說,原要買麻袋,但經費不足,突發奇想想到用純棉T恤,將袖口和領口縫起來就成袋子,預計招募兩千件,但目前數量仍遠遠不足。

梁乃悅說,待公園處「抓漏」工程結束,會將土包移至沿岸,保護被侵蝕的岸邊,讓湖濱樹木得以生長,供生物棲息。

公園處長張郁慧說,「萃湖」在文山社大保護下,自然生態和保育都做得很不錯,但仍有民眾認為放生是做功德,導致湖內有不少外來種生物。

公園處預計7月先清淤、移除外來種,再調整環湖步道,減少人對「萃湖」的干擾。下游處也會建置淺潭,復育螢火蟲。

 

木柵公園,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4段50號,面積有40,664平方公尺。園區內有榕樹林、池塘(名為「萃湖」)、環湖三棵老樹(九丁榕、大葉楠、大葉雀榕)、游泳池、溜冰場、涼亭、兒童遊戲場等設施。[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