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濕地 北縣人工濕地探訪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IMG_1017 【記者徐仕璉/台北報導】「濕地就是應該開放給民眾去了解,才有教育意義」荒野保育協會副理事長賴榮孝說。二○○九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推動「春遊好去處,溼地生態行」的活動,其中流經北縣的大漢溪畔有兩座人工濕地入選,分別是鹿角溪人工濕地與打鳥埤人工濕地,住在大台北的名眾不訪趁空閒、假日到這兩顆「腎」走走,認識一下濕地生態。

為何把濕地比喻為「腎」呢?正因為濕地有強大的淨化與沉澱功能,水流流經此可以讓流速變慢,水流中的物質因此而沉澱,然後其中的有毒物質被分解,效率極高且價格低廉,因此將濕地比喻為河流的「腎」。鹿角溪和打鳥埤濕地是人造濕地,分別完工於○六、○七年底,鹿角溪位於大漢溪樹林畔,打鳥埤位於板橋畔,前者對外開放後者則否。

鹿角溪人工濕地
沿著樹林的環河路走,就可以找到鹿角溪濕地的入口。鹿角溪濕地約十六公頃,每當假日就會湧進眾多遊憩人潮。鹿角溪自二○○七年五月開放至今已經二十一個月了,成功改善樹林地區排水的汙染。

當鹿角溪濕地營造完成後,樹林地區的教師隨即組成了鹿角溪教師工作坊,除定期進行生態觀察保育外,還著手濕地戶外課程的研發,因此很多關於濕地的教育講習就舉辦於此,如二○○八年七月份所舉辦「我愛鹿角溪」夏令營活動,因為以上這些努力,近年來鹿角溪已經成了北縣濕地教育的模範地點。

 一般遊憩的方式有兩種,其一就是目前最流行的單車旅遊,台北縣目前有全台最完整的單車道,僅大漢溪左岸可以從鶯歌一直騎到新莊與三重的交界,鹿角溪人工濕地就在樹林路段上,騎經此地可以邊騎邊欣賞鹿角溪人工濕地一座一座的生態池,水柳、風箱樹、穗花棋盤腳點綴其中,如果運氣好可能會有鷺鷥從頭頂上飛過。 

其二就是沿著鹿角溪的生態步道進行近距離參訪。不但可以了解人工濕地運作的過程特色,更可以觀察濕地帶來豐富的生態系。每到假日,鹿角溪濕地總是吸引了眾多遊憩的民眾,除當地居民外,更有從非本縣市的單車客來此遊玩。一對長住樹林二十年的陳姓夫妻表示,自從去年開始(二○○八年)鹿角溪濕地成為他們散步的好地方,每每有空就會到此走走,更表示鹿角溪從臭水溝變成公園的樣貌,真是不容易。

打鳥埤人工濕地IMG_0655
打鳥埤人工濕地位於台北縣樹林往返板橋兩條重要橋梁浮洲橋和城林橋間,在河濱公園一旁,昔日曾被使用為垃圾掩埋場,經過復育成為人工濕地,溼地面積約十三公頃,負責處理土城抽水站所排出的汙水,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負責維護。  

事實上,打鳥埤濕地是不對外開放的,因此要進入園區必須經過一層層的土堆,並不容易,唯有河濱公園旁的第一密植區(一個小土丘)比較容易親近。生態池種植了沉水性及浮葉型的植物如蒙特登慈姑,水岸邊坡種植木本植物如水柳,在植物叢間會有水鳥棲息,生態系也相當豐富。

即使打鳥埤濕地不易近距離參訪,但從一旁的河濱公園或大漢溪樹林對岸就可以觀賞到其生態之豐富、景色之美好。常來此打籃球的吳同學表示,來這裡不但打球還可以欣賞到綠油油的美景,心情真的很愉快。
  
濕地不僅提供了良好的生態棲地與淨化功能,更是民眾休憩、教育的好地方,過去這些寶貴的濕地為了「更有效的利用」,有的成為垃圾掩埋場,有的填土成了建地;如果將河流比喻為「血管」、濕地比喻為「腎臟」,過去因為濕地大肆破壞,台灣各地都留著「髒血」。

然而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濕地問題重新被重視,為了把乾淨還給大自然,保育團體出力,政府與民間財團出錢,欲把壞死的「腎臟」重新植入。就以台北縣為例,第一期的新海濕地到第二期的打鳥埤與第三期的鹿角溪濕地,陸陸續續將有更多濕地被復育,為的就是讓過去骯髒不堪的「濁流」漸漸成為「清流」。

無奈有些人缺乏有環保意識,更不了解濕地的重要,在濕地上從事破壞濕地生態的活動。嚴重的大至有民眾在鹿角溪濕地騎乘水上摩托車,高美溼地民眾玩沙板,或最著名的蕭敬騰燒鋼琴事件,小至如垃圾隨意傾到或在濕地垂釣、捕魚,這些都是相當不妥的。以上不只凸顯某些人公德心不足,更重要的就是應加強國民對於濕地生態的教育,這也是很多保育團體正在努力推行的目標。

賴榮孝表示,未來台北縣市政府與民間的保育團體有意將台北淡水河流域的濕地由點狀(關渡、五股、鹿角溪等等)慢慢邁向帶狀。如此可以將廢水淨化後排出,減少大部分的有毒物質,讓淡水河有能力自淨,進而改善出海口生態;未來濕地在人們心中不再只是遙遠的生態棲地,而是讓人生活品質改善的利器,使人類幸福的良藥。

以下是濕地的生物:

1091  08450987

延伸閱讀:

從五股溼地到鹿角溪

美麗的鹿角濕濕地

春遊好去處 溼地生態行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247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3,441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606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524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586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429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757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845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082
推:
0
回應:
0

來去濕地 北縣人工濕地探訪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共12,9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40篇報導

12,9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