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環境教育到根經濟(摘記)

2016/05/30 21:19
1,32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第18屆全國社大研討會 2016-05-28

第八分組論壇 環境教育到根經濟 (摘記)

       在環境越來越惡劣時,保育是重要核心任務!而在環境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顧及地方社區居民的經濟利益,如此才能讓寶貴資源永續。兩者是相互協力與互惠。在場三位主講老師-楊秋霖、郭育任、陳美惠老師都強調此觀點,也各用實際成功社區典範來分享說明。

       生態旅遊則是以這樣[保育永續]為核心精神價值,為環境和社區作努力貢獻。不僅是自然環境,人文的保存與活化也是生態旅遊需挖掘的重要資源。“有故事,才有產品;而精品是來自於文創產品的”,楊老師說。根源於歷史文化的創意才能長久,透過“淒美”故事和體驗,讓遊客了解其背後的意涵與美好價值。他舉例台灣山櫻花,其顏色是全世界最艷麗的櫻花,她的枝葉是往下垂,象徵台灣出色又謙卑;她的花是一朵朵掉下,不是滿地散開,象徵台灣可以是團結有希望的。

       以“能高越領步道”為例,郭老師分享,林務局串聯三村六部落共同討論、一起發展屬於部落的生態旅遊,其方式包括以“透明化”討論決議、經費透明化,由耆老帶領解說部落故事的培力課程、連結部落山林食材的廚房、成立保育基金回饋機制、建立無痕森林保育公約、環境監測等。希望生態旅遊能引發大家對環境的心靈感受,愛護珍惜這珍貴的土地。

       美麗的台灣,有著豐富多樣的生物與人文。我們可以不要到處是一樣類似的涼亭、不要從北到南多是景象雷同的人工觀光景點,生態旅遊規劃可以讓台灣之美展露長久笑臉。陳美惠老師以社造概念來運作社區生態旅遊,以獲得2015年國家環境教育獎的社頂、水蛙窟部落為例,梅花鹿是社頂的核心資源,設計出“梅花鹿尋蹤”遊程,虱目魚苗體驗,就是社頂獨具特色的產品。屏東各社區陸續都已發展成地方生態旅遊廊道,不僅是生態保育、提供在地生計,更是災後重建的發展策略。

       演講結束後,現場已有青年學子詢問如何能成為社區生態旅遊解說員,這個新興行業可以令青年人熱情期待與投入,也可以找回農村、漁村、山林部落的自給自足生活,挽救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與日漸消逝的人文故事。如此的期待也希望原有的資源停止再次被破壞,就如研討會進行同時,內埔龍泉社區民眾抗議農村設廠行動,希望政府和企業家一起來為我們的土地深沈反省,為未來子孫留下珍貴的淨土。這是一句大家常說的老話,卻是時時刻刻要互相提醒的叮嚀與承諾。

……摘記 東港小瑛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