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三缺一劇團 以戲劇替土地發聲

2016/06/02 21:00
2,26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王曉敏、胡櫻馨/臺北市報導】幾個喜歡表演、說故事的人,窩在位於大安區,潮濕的藝文空間地下室,排練場地內牆上佈滿鏡子,黑色大面積軟墊上團員盡情跑跳,在這裡他們沒有拘束能大肆發揮。三缺一劇團演出的《土地計畫首部曲》帶入環境保護議題,在批判與自省交互融合下,帶給台灣劇團清新的活力。

照片

《蚵仔夜行軍》劇照。   三缺一劇團 提供

照片

三缺一劇團團長李玉嵐(左)及藝術總監魏雋展(右)。    攝影/王曉敏

三缺一 合成一個圓

創辦人兼藝術總監魏雋展二〇〇三年就讀輔仁大學英文系期間,由於對演戲有興趣,所以在校成立三缺一實驗劇團。第一部戲《家,旅程與困境》於輔大歡喜齋演出,並同時在輔大張貼海報招募演員,現任團員賀湘儀當年就讀輔大中文系,即當時招募到的演員之一。

創團初期,共有四位輔大英文系畢業的團員,但每次開會排練時,總有一人因故無法出席,因此開玩笑地以麻將術語「三缺一」作為團名。魏雋展接觸戲劇的原因一開始只是單純覺得好玩,好玩的點來自戲劇有很多想像的空間。

團長李玉嵐幼時會跑去按鄰居門鈴,呼朋引伴聽她說故事,愛說故事的興趣成為邁向戲劇之路的基石。在就讀實踐大學的時候與魏雋展一同參與紙風車劇團演出,因而結識;畢業後,順著興趣,加入三缺一劇團。

隨著時間的演變,三缺一劇團慢慢成形,除第一次演出外從未特別招募演員,團員們憑藉共同的理想留下來,漸進形成一個群體。
 

照片

以《還魂記》揭示土地開發的環境議題。   三缺一劇團 提供

土地計畫首部曲

二〇一四年三缺一劇團開始關注社會環保議題,所以推出《土地計畫首部曲》,由《蚵仔夜行軍》及《還魂記》兩齣戲組成。創作《蚵仔夜行軍》的動機來自魏雋展在大學一次徒步旅行中,到彰化吃喜愛的蚵仔煎時,聽到當地居民感嘆以後可能吃不到好吃的蚵仔了,因而了解到國光石化、六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決定從自身經驗著手,與團員到各點實地考察後,用詼諧活潑的節奏,講述蚵仔本身與養蚵人共同反抗汙染環境兇手「火龍」的故事,藉此處理養蚵人、蚵的生存環境與工廠三者之間的利害剝削關係。

《還魂記》則是由賀湘儀主導,融合濁水溪「溪王」傳說與民間故事「借屍還魂」。從前濁水溪不定期氾濫,居民為了祈求平安,於是在農曆七月十六日祭拜溪王。如今,濁水溪內的肥沃土壤已被工業發展大量榨取,信仰也沒落,「溪王」代表著自然的力量,即使能讓人借屍還魂卻對溪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企圖讓觀眾省思,自然與開發下的不平衡。
 

照片

《還魂記》劇照。   三缺一劇團 提供

各方邀演與未來計畫

《土地計畫》首演後,劇團在去年受邀於上海藝術節演出,雖然因為閩南語發音導致部分語言不通,有觀眾希望能將台詞都改成普通話,但演員舞台張力足夠,得到的效果仍然不錯。有觀眾對劇團建議並非所有觀賞者都明白蚵仔的生長環境,可以將養蚵人默劇的部分運用部分道具來呈現,三缺一劇團因此在之後各場演出前,花時間與觀眾介紹故事原型。今年兒童節也受中正紀念堂邀請演出《蚵仔夜行軍親子版》,將重點著重於「蚵仔」自身,並把髒話拿掉,讓父母與孩童一同觀賞體會彰化蚵仔的魅力。

魏雋展認為劇場創作對於社會運動是否等位,還需要討論,但戲劇是要讓人的腦內發生碰撞。曾遇過來自彰化的訪談者在觀看《土地計畫》後,因他從小上來台北,他熟悉漁村的畫面,卻感到非常陌生,雖然原先就了解漁村的困境,但突然意識到隨著時間演變漁村可能消失不見,因此激動到無法訪問。《土地計畫》不會停歇,未來除了首部曲繼續演出以外,魏雋展構思未來可能創作與家鄉基隆田寮河相關的劇目。

延伸閱讀

「頑石劇團」台灣歷史故事深植社區

光腳的愛麗絲 啟動女性內在力量

戲劇兼教育 Be劇團推廣偏鄉公益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