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菁寮老街 重振米食文化

嵌入:
文字-A A +A

  位於台南市後壁區的菁寮因為紀錄片《無米樂》聲名大噪,其實菁寮不只是傳統農村,在清領至日治時期,也是月津港(今鹽水)往來諸羅縣的必經要道,繁華一時,但在鐵路、工業發展以後逐漸蕭條。不忍菁寮庄的沒落,當地居民自發性的在北勢街等地推動文化資產活化,讓更多人認識經營近百年的老店。

  社區規劃師黃永全說,在北勢街(即菁寮老街)上,包含老餅鋪、鐘錶店、棉被店等都仍保存完整,其中經營最久的是現在已經九十二歲的腳踏車店。當地居民在2007年時與台南市政府文化處合作,以嫁妝產業文化重新活化菁寮聚落。

  除了建築與老店的存護,社造過後的菁寮老街也有當地的手工黑豆醬油品牌萬味香進駐。菁寮地區的社造發展至今,不少居民也以米製品創立新店家,推廣在地的米食文化。經營稻稻來米麵包的社區媽媽陳小姐告訴我們,當初里長想推廣菁寮社區的農產業,里長就把米師傅吳文宜請來,教導數名媽媽用米製出鬆軟可口的麵包,讓米食能有新出路。

  而參與米製品推廣的不只有經營「稻稻來」的社區媽媽,主打糙米煎餅的「菁寮囝仔」與「米仔麩手作饅頭」都是年輕人回鄉創業的例子。「米仔麩手作饅頭」的經營者賴秀玲說,因為自己家鄉是種稻米的,所以才覺得應該要跟米食有相關,用米麩來製作饅頭,養活自己,也推廣家鄉的產品。而菁寮囝仔殷維志表示,之前就有在研發米製的餅乾,雖然當時並不成功,但經過拜師學藝之後,現在他們已經推出芝麻、海苔、黑糖、茶香等口味的糙米餅乾。這些年輕的經營者,為菁寮農村注入了創意與活力。

  透過當地居民多年的努力,菁寮老街深厚的歷史底蘊得以再現,米製品的創新與推廣,也為稻米帶來新的價值,讓台灣農村不是只有老化、凋零一途。找對了方法,農村亦能開展出未來與生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4

加入時間: 2016.06.17

王詩婷

加入時間: 2016.06.17
3則報導
3則影音
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31

「他鄉何時變故鄉?」新移民姊妹盼國籍法修法

2016-07-19
瀏覽:
4,177
推:
41
回應:
0

再造菁寮老街 重振米食文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0,767篇報導,共13,02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0,767篇報導

13,02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