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城市浪人 在挑戰中找尋自我

2016/10/05 20:00
5,074次瀏覽 ・ 26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鄭宇辰、解子一/臺北市報導】現今的大學生活,你認為只有課業、社團、打工嗎?你想過夜衝陽明山,想過去捐血,想過在街頭開一場個人演唱會嗎?你敢搭便車從臺北到臺南,敢和外國人或是街友聊天嗎?你相信走出課堂可以學到更多,甚至改變自己,發現全新自我嗎?這不是天方夜譚。因為,有這樣一群人就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了三十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他們就是「城市浪人」。

照片

城市浪人參賽者互幫互助完成挑戰,臉上露出開心笑容。                       城市浪人提供

走出舒適圈 城市浪人應運而生

城市浪人創辦人張希慈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大四,她離開熟悉的臺北,前往北京大學進行交換學習。希慈說:「這段經歷帶給我的是一段終身難忘的人生體驗,這可能也是我們創辦城市浪人的勇氣來源。」

她在北京期間不僅在北京大學學習,還去清華大學上課,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此外,她還參加沙發衝浪,在大陸許多地方旅行。「我打破了原有的那個自己,鼓勵自己和陌生人對話,做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在這些嘗試之中找到自己新的興趣所在。」

從大陸回來後希慈修習臺大的「領導學」課程,這堂課在期末要求每組設計一項活動。該設計什麼樣的活動呢?在大陸的豐富體驗讓她感受到除了學業之外還有很多事情是有趣的,比如登山旅行或是去結識不同職業的人。但在校內,沒有一個計劃或是學程,能夠讓她達到這些目標。她想,既然沒有那就由自己來做!她又想到只有自己做就好了嘛?身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既然要嘗試何不帶領大家一起做呢?

於是希慈小組參考林懷民創辦的「流浪者計畫」,並進行全新詮釋,在二O一三年創辦了第一屆城市浪人挑戰賽。挑戰賽一開始便吸引大量學生參與,在過程中參賽者有了各式各樣的感受和改變,同時也反映出很多社會問題。

在第一屆結束後,很多對此有興趣的人加入團隊,團隊規模迅速擴大,從最開始的六人轉變為二十三人。然而人數的增加和組織的扁平化卻帶來很多問題,工作效率低、組織沒有架構,這段時間城市浪人一片混亂。希慈看到問題所在,決定開始以企業思路審視城市浪人,經過半年的組織變革,確定負責人,內部裁員,明確分工,明確組織章程等等。在二O一四年下半年,城市浪人才真正脫胎換骨,成為一個較成熟的社會企業。

照片

創辦人張希慈滔滔不絕分享城市浪人的故事。                                      攝影/鄭宇辰

走出教室 在挑戰賽中發現自我

與在教室中的學習有所不同,城市浪人的主要形式是舉辦挑戰賽。挑戰賽的內容為三個人一組,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去完成三十一項挑戰任務。

這一個月的挑戰分為六大步驟,分別為報名挑戰賽,流浪訓練營,任務執行期,流浪發表會,浪人分享會,最後成為終身浪人。而最緊張激烈也是收穫最多的是執行任務期。三人小組在這期間需完成主辦單位指定的,涵蓋「挑戰,不同」、「重溫,創造」、「社會,城市」,「夢想,實現」四個類別的三十項挑戰任務和第三十一項自創任務,挑戰內容均側重社會議題。包含給父母洗腳、街頭Free Hug、捐血,甚至開辦街頭演唱會等等。每次完成任務後要進行照片或影片和心得的上傳,以便驗證比賽的真實性和完成度。經過兩個禮拜的挑戰之後,每個賽區會舉辦閉幕式,進行活動分享。主辦單位也將報名費的一部分作為獎金,平均分配給所有完成比賽的組別。

邁出第一步 收穫不一樣的自己

台北賽區參賽者分享他記憶最深刻的便是「Free Hug」,這項挑戰要求他們找30人擁抱並拍照。他們一開始選擇人流較多的臺北車站。「大家都以為你是推銷的,只要你靠近移動中的人,一開口他就會馬上拒絕你,或是無視你直接走掉。」這讓本來信心滿滿的他們十分挫敗,一時不知所措。但很快他的一個夥伴便打起精神,主動舉著牌子嘗試和別人微笑,交流。之後,不斷有人和她擁抱。

這時他想:「我參與的目的就是要走出原有的那個自己,現在我在幹什麼呢?」於是他也開始初次嘗試,他詢問排隊等公車的阿姨,阿姨在聽完說明之後親切回答:「當然可以啊!我們來擁抱吧!」這之後他備受鼓舞,順利完成任務。結束後他笑稱:「我和陌生人變熟了!這項任務不知道有沒有真的帶給路人溫暖和勇敢,但卻讓我邁出勇敢的一步。」

照片

城市浪人青年互相交流分享體悟感受。                                                                城市浪人提供

勇敢去做 社會因我有所不同

淡水挑戰賽負責人顏子芸分享,他們設置一項挑戰要求參賽者去瞭解廟宇文化。到反饋的時候,她收到七張和同一個寺廟中的廟公的合影,廟公表情越來越正式,她看完照片捧腹大笑。而晚上她接到寺廟的人打來的電話對他們表示感謝,謝謝他們的活動讓越來越多青少年來關注寺廟文化,她沒想到自己設置的一個小小的活動真的能帶給社會一些改變。「同樣,關懷街友這件事也是如此。平常如果沒有這項任務的話,可能就沒有人會去理他們。但如果每年都有兩千名學生在做這件事情,這一年可能就會有兩千名街友受到關注。我們越來越多去做,這個族群受到的關注就會愈來越高。」

迎接挑戰 未來令人拭目以待

城市浪人就像是一粒「種子」,儘管短期來看,城市浪人並不能快速改變每個青少年,但是他深埋於每個青年心中,也於社會之中。長遠來看,這樣的體驗的確給予了年輕人很多感動,改變了他們的想法。城市浪人的路還很長,能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還需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一起滾出趣 旅遊可以很不一樣

岳明國小 航向大海的帆船課

小六學生登玉山 插角國小擁抱自然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