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醜蔬果也能上餐桌 「格外品」也很有意思

2016/11/17 20:00
2,451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鄭宇辰、解子一/台北市報導】 又到了農收的季節,本應迎接豐收的農民伯伯為什麼面露愁容呢?為什麼一個個碩大的南瓜被採摘下來卻被隨意丟棄在了農田?原來,這批南瓜因為颱風過境,表皮被砍的坑坑窪窪,變成了醜蔬菜,成為無人購買的「格外品」。農民伯伯說:「你可不知道,現在不僅以貌取人,還有以貌取菜呢!」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每年全球所生產出百分之四十的蔬果根本沒有機會上餐桌,在生產、運輸、儲存等階段就被丟棄了。兩只腳的紅蘿蔔,彎曲成九十度的小黃瓜,這些長相奇怪的「格外品」在進入消費者手中之前就成了田間肥料,垃圾桶中的常客。而它們真的是上不了臺面的廢棄物嗎?陳其農,王馨妤這兩位剛從臺大畢業的女孩告訴你:「不,它們格外有意思。」

照片

格外品也有大妙用,王馨妤指導學生製作美味的可麗餅。                 攝影/解子一

一堂課的發想  醜蔬果也能大翻身

就讀於臺大法律系的陳其農和就讀於社會系的王馨妤,兩個原本素不相識的女孩,卻因一個機緣巧合創辦了「格外有意思」。談到成立原因,她們說:「這還要感謝我們在大四所修的一節課中的發想。」

在大學的最後一學期,她們共同修習「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並需在期末透過所學,設計一個能解決社會問題的經濟組織。於是她們從土地、食物、資源等問題開始思考,最後將焦點放在食物浪費的問題。她們思考,這些浪費僅僅發生在餐桌之上嗎?會不會從蔬菜水果被從土地中拔出,從樹上摘下時候就開始了呢?

陳其農告訴我們,「當時我們去北投菜市場走訪,看到六、七箱長相不好的胡蘿蔔被農民丟棄一旁,我們問農民這些蔬菜是不能食用的嗎?他們說當然可以,這些和市面上賣的胡蘿蔔一模一樣。」為什麼被丟棄呢?原來這些蔬果有的因為形狀奇怪不好削皮、或是因為存在裂痕不能長時間保存。雖然可以以七折賣出,但考慮到高昂的運輸成本,農民索性就扔在菜地用來堆肥。

這讓她們思考,這些與一般蔬果內在沒有二異的「格外品」為什麼需要 合乎標準規格、才能以價格評估?為什麼外形成為品鑒食物的一道門檻?「如果我們好好利用這些「格外品」,將其做成食物,讓民眾知道「格外品」也可以上餐桌。同時可以降低農友的損失,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她們開始了這個組織的設計。

理想成為現實 要做就要現在做

在大四即將結束之際,本來都有自己各自人生規劃的兩位女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其農說:「既然現在可以做,那如果不行動起來,那什麼時候再去做呢?」於是,靠著一股勇氣和想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兩個人在畢業之後真正以創業的思路審視「格外有意思」。

二O一五年八月「格外有意思」工作坊正式成立,隨著設計師朋友的加入,開始專為「格外品」設計卡通形象和吊飾、並製作簡單明瞭的廣告宣導片。而後又集思廣義,將「格外品」友善加工做成小甜點,推廣給民眾。陳其農說:「不僅僅從格外品出發,去思考省思何謂好食物,同時,也讓民眾一點一滴去覺察形形色色的農產可能。這便是我們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照片

樣子奇特的胡蘿蔔,格外有意思。                                  「格外有意思」提供

工作坊到校園 讓更多人了解「格外品」

「你知道我們每個人每年都會造成九十六公斤的糧食浪費,相當於我和其農兩個女生的體重總和。而這些糧食可以解決二十三萬學生二十年的營養午餐。」「格外有意思」工作坊中經常可以傳出陳其農和王馨妤這樣動情的演講,她們不僅分享格外品的故事,傳播食品農業有趣的理念,還讓大家一起製作南瓜派、鹹派,動手體驗「格外品」的大變身。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讓「格外品」重回餐桌,變廢為寶,解決食物浪費問題。陳其農說:「希望在食物彼此化學反應的同時,工作坊能讓人們細細品味土地產出,從而改變人與食物、人與土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工作坊還舉辦夏令營活動,帶領小朋友到菜市場實地探訪,尋找「兩只腳的胡蘿蔔」,以「出任務」的方式讓小朋友直觀瞭解「格外品」是什麼,並在工作坊向他們講解背後的故事和製作甜點。

另外,「有意思」團隊還將工作坊帶進校園。今年的十月二日,陳其農和王馨妤就受邀來到花蓮的東華大學舉辦「格外品新時代」活動。活動中王馨妤和大學生討論格外品和農業的聯繫,用雞蛋教同學們如何製作好吃的可麗餅,讓每個學生親自動手體驗格外品加工樂趣。很多同學在活動後也有了不同的心境。東華大學二年級的王士文說:「來之前我只是為了做甜點,但是最後我印象最深的是演講的環節。這是我第一次瞭解到格外品,我想我能做的是以後在買菜時候會多留意它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麼做,就可以更多幫助到農民吧。」

照片

小朋友自己動手做食物,讓「格外品」大變身。             「格外有意思」提供

改變原有既定印象 參與者帶來意外小感動

其農說,每次活動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小驚喜。有一次活動,原本設置的參與者會是大學生為主,驚奇的是有很多社會人士參加。其中有一位參與者是開餐廳的,在這次活動後他會定期詢問有沒有格外品。他雖然收購的數量不多,一次可能幾顆南瓜,但是馨妤看到他從自身開始改變,轉變對格外品的態度。王馨妤還分享到:「還有一次我們去中途之家,帶那裡的青少年了解格外品,與他們做出的蛋糕樣子很醜,但這些孩子很高興的說,沒關係,他們有內在美。我們當下心裏暖暖的,他們真的把前面我們講的東西記在心裡,這讓我很欣慰。」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每個參與者都會帶給她們許多感動。一次,她們在社區在地協會帶著一些弱勢家庭的小朋友用格外品製作冰箱菜,當下,小朋友的反映不是很積極,她們也因此變得有些挫敗。但結束後社工偷偷告訴她們,可能這些孩子不會像別的孩子一樣將情緒表達出來,但她看這些小朋友的眼神她知道今天的活動他們很喜歡,甚至有小朋友還用紙筆記下來。王馨妤說:「我最開心的是看到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或者改變了以前既定的印象,不再排斥格外品,我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建立格外品後援機制 未來拭目以待

從第一次在北投菜市場幫助的種植南瓜的小農以來,格外有意思幫助了越來越多使用友善種植的農民,他們的種植方式是不噴灑農藥,不使用化肥,而是用最天然的方式去勞作和收穫。兩位女孩表示,「我們會通過親自走訪尋找友善種植的農戶,這過程中,也瞭解到他們與土地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熱愛自己的田地,所以我也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幫助和宣傳推廣友善種植方式,這才是對土地最大的回饋。」

現在單憑工作室的能力還不足夠。當她們面對農友四百公斤的紅蘿蔔堆積在倉庫,或是還是大量的因不噴灑農藥而導致的蟲蛀的葉菜無人收購而快速腐爛,卻因為無法大量使用而愛莫能助。於是,她們希望在未來,「格外有意思」不僅僅是一個小工坊,而是做出規模,成為友善耕作小農的後援支柱,當格外品出現時,能夠對其有立即的的管道和途徑去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問題,進而,改變民眾分級農產品的觀念,讓農民不用費盡心思去挑選辛苦種植的農作物,真正減少食物浪費。「格外有意思」,前行在路上,未來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 幫小農「站」起來
BLUE SEEDS契作小農 致力減少環境荷爾蒙
嚐一口吧 裝了農村議題的果醬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