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不來了
2006年時,來台中國研修生新生人數有448人,至2015年增加到三萬四千一百一十四人。2016年銳減了大約兩千人,而來台攻取學位的中國新生人數從2011年的928人一路攀升到2015年時的七千八百一十三人,今年則減少162人,可以從圖表看出2016年來台中國學生首度減少。
你覺得陸生減少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記者:「請問你(陸生減少)可能的原因?」
台灣學生簡明旋:「可能原因,我覺得可能跟學校也有關係,跟地區、還有他們自己憧憬的地方。不是說完全沒有學生過來這裡,就是說可能有更好選擇,導致他們不一定想要來中正這個地方。」
台灣學生施柏賢:「就是跟志願有關。有可能跑到比較好的學校,或者是地區,我是覺得可能這個原因。」
台灣學生林源笙:「可能是因為台灣的學校,他們不想來。」
記者:「對於他們(陸生)減少有什麼感受?」
台灣學生施柏賢:「感受是,其實也沒什麼感受。不過他們就是,上課的風格有些不太一樣,可能會比較熱情,或者是他們可能會比較常發問,蠻熱情的。」
政局改變 陸生減少
中正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事務長熊博安:「如果是研習生或者訪問生來講的話,我們本來一個學期大概就有將近200個(陸生),那一整年下來,有不到400(人)、大概將近400個學生這樣。那可是政策一改變之後,我們的(陸生)人數就降了。那我們是大概降了三分之一,就是從原來的400(人),可能降到300多(人)。」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林泰和:「我覺得基本上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政治因素,那第二個是非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我們知道520之後,我們台灣政府有變化。然後蔡政府上來之後,她不再承認所謂的九二共識,政治的大環境,有重大的改變。所以說在這個整個,大的一個氛圍下面,那中國政府當然認為說,兩岸沒有所謂的共同的政治基礎。所以說他就不鼓勵,甚至限制兩岸的所有包含官方和非官方的交流。那陸生來這邊念書,畢業以後不能就業,然後也不能參加我們台灣的國家考試,那也不能打工,所以說他整個這方面的限制,可能對陸生來講誘因沒有那麼大。然後再來是我們這邊台灣的健保,雖然說我們中國學生他有納入健保,但是我們還是要繳一千兩百四十九塊。所以這樣的一個保費可能對陸生、部分的陸生,可能認為說他可能會負擔比較大。台灣和中國在兩邊也沒有互設代表處、聯絡的代表處,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就沒有一個溝通和聯繫的管道。那所以說可能,中國學生在這個方面,可能來台灣的意願也不高。」
中正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事務長熊博安:「這部分,其實,如果是以策略來講,其實很難。因為那個是政策、跟政治有關,所以我們這邊除非我們政府提出新的政策。可是我們政府現在提出來是新南向政策,不是往大陸,是要往越南、東南亞國家。那就變成說,如果是以新南向政策來講,就變我們需要去招收東南亞的學生。那這個就變是外籍學生,就不是陸生。那訪問生的部分,確實是比較難,比較難說在短期之內、這一兩年之內,把這個人數再拉回原來的人數。這個不容易做,因為是政策的關係。」
台辦減少陸生來台許可數
大陸學生趙龍軒:「也有聽說一些省分,他的省台辦的話是證件上的問題。然後沒有拿到批件,所以他們沒有辦法辦理來台的證件,所以有一些省分似乎是來不了的。我自己知道的就是有江西省,然後他們也有去往上反映過,但老師說是由於台辦證件拿不到,確實是不能來。」
中正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事務長熊博安:「可是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因為大陸那邊政策的關係。那就變成不是學校不願意,是政府那邊,就台辦那邊可能就會不准他們過來,那今年發生的狀況就是這樣子。」
大陸學生陸銘:「當時是江西他們說明確說不給的批件的時候,他們確實是都說什麼,都已經激動到哭了的感覺。反正就是說為了準備來台灣已經準備很久了,但是突然台辦不給他們,所以就非常傷心。所以這個確實是一個,雙方都不太好受的一個結果。」
兩岸情勢暫不變 校方自尋新方向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林泰和:「像樹德科技大學,他就主打所謂的他們的設計。他們也得過什麼IF大獎,德國紅點大獎,強打他們的那個主打的科系。樹德大學他們的招生、他們的策略是很棒的。他們有專人,所謂的一個副校長,專門負責去中國各個省分去負責招生。而且和他們各個省分,沿海或者是內陸有建立很良好的關係。對陸生也非常好,每一個系都有導師專門照顧陸生。招收陸生,其實他們的成績很好。」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林泰和:「那可不可以讓東南亞的學生、甚至全世界的學生,都認為說台灣這個國家,是一個非常好的國家。然後各方面,學校的這個硬體軟體都是非常友善的,然後有很多課程可以用英文來開課。這樣子讓別的國家喜歡台灣,我想這個才是最根本的。」
中正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事務長熊博安:「所以他們現在有幾個做法,大陸,我們最近也收到一個學校的來信。就是說,因為他們學生送不出來,就不能用這種交換一學期的方式來。所以他們把它改成短期的,他們是希望來個一個禮拜,然後老師帶著學生一整團過來,然後就是來這邊學習或者是交流。那另外一個就是再稍微長一點,兩三個月這樣,那種就類似實習這樣。他們是希望說我們可以派人過去,十到十五個人,他們也是十到十五個人,加起來二三十個人,就是二三十個學生,包含大陸的、包含我們國內的就是一起,一年是在大陸、 一年是在台灣這樣。今年理學院剛去越南回來;工學院一月分,就是下個月要去越南、泰國、印尼這樣,所以各個學院會去(東南亞招生)。那大陸這部分,主要就是因為政策的關係,還有就是人數的限制,就導致老師們去大陸去招生的意願其實不是很高,他們寧願去東南亞其他國家招生。沒有一種信任關係其實很難說改變策略,就是政策、政策沒有改變,其實他限制就是限制。那之前是先限制一些跟他們國家的黨部或者什麼有關係的學校,後來就是現在擴大,就變成一擴大就整個很多學校都包在裡面,全部都不准。那他們不准,我們怎麼去建關係都沒有用。因為他們就說就是台辦不准這樣。」
兩岸關係急速降溫,未來政治情勢走向及來台中國學生會不會繼續減少還是未知數。以中正大學為例,從大陸來交換及訪問的學生一直遠多於其他地區,若不積極爭取或尋找新的學生來源,台灣的大學會損失讓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的機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