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走讀大同區進行人文關懷及美食之旅

文字-A A +A

  

       柯市長走讀之旅進入了106年,第一站於1月8日來到大同區,一早就到行政中心6樓頂的屋頂園圃來參觀「田園城市」政策的具體實踐。由大同區公所各課室認養,志工指導的苗圃,因日前暖陽照拂,生長繁盛,已進入採收階段,市長對於園圃帶來的視覺美感,及積極正面問題解決食安問題多加讚許,並期許永續經營後可對屋頂降溫、淨化空氣、減少塵霾、身心紓壓產生更大的效益。

       市長區內走訪的第一站來到位於重慶里內的慶安社區發展協會,該協會於88年在創會理事長林伸龍先生籌劃下成立,以保存傳統民俗,發揚「大龍峒」在地文化,深耕民俗技藝為宗旨。為了迎接貴賓的到來,理事長更挽起袖子表演了一齣自編的拿手布袋戲,肯定市長作事積極、勇往直前並講求效率的個性。市長並參觀了該協會設置的「傳統藝術館」,館內典藏精緻布袋戲偶、彩樓、九節龍、獅頭、中國傳統樂器等,平時也開放民眾參觀並作為學校校外鄉土教學資源,市長亦於現場體驗了操作戲偶的樂趣。

       第二站來到臺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附設的小貝殼工作坊,該工作坊為1986年初設立之庇護性職場,服務宗旨是幫助自閉症及身心障礙者,學習自力更生的能力,其中歷經三度轉型,由販賣九份芋圓、小植栽到今日的手工精油香皂製作與販賣。市長與學員一起體驗手工皂DIY,並藉座談的場合宣傳本年度市府將舉辦的世大運,更一一致贈學員宣傳帽,希望大家能更踴躍參與,也期許今年世大運能圓滿成功。

       午前的最後一個行程來到了台北景春堂,拜訪新竹老同鄉的國寶級傀儡藝術大師林金鍊老師。林師父為目前臺灣少數幾位用懸絲傀儡跳鍾馗的法師,師承父親林祥先生、布袋戲國寶李天祿大師及精通符咒法術的陳溪先生,其中跳鍾馗,像斬飛蛇(閩南語中的「皮蛇」)、收驚等都是林師父的絕活,並獲頒『一百年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惟年屆80歲的林師傅在與市長對話之虞,仍難掩焦急地向市長請命,希望相關單位能多多舉辦傳統技藝的推廣活動,才讓更多人了解其中意義,這樣文化才有延續下去的可能!

       中午的午餐行程來到大同區寧夏觀光夜市品嘗著名的「千歲宴」。每桌由超過20家以上的知名攤商輪流提供,每攤皆超過50年歷史,加總歷史超過千歲,故名「千歲宴」。市長與現任理事長林定國先生及受邀地方人士進行對談,與會人士對於觀光夜市的外來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言,提供給市長做為未來政策規劃的參考。

       下午的首站來到里鄰自辦石頭湯計畫先趨-民權里。在林美菊里長、中興院區及金站獅子會合作下,結合社區醫療網、長者桌遊及共餐活動,讓里民活動場所成為長者聯誼互動、訓練腦力的好所在,再加上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在場所內提供醫療諮詢服務,解決了長者健康與心靈方面的需求。市長與現場桌遊的民眾進行互動,並肯定里長的用心,里長更藉此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公私部門的資源投入,使長者桌遊共餐活動規模更大型化、豐富化,相信對於里的長者及臺北市都具有正面且積極的劃時代意義。

       接下來市長走訪行程重點在南大同的迪化街區,首先來到迪化街一段32巷1號的1920書店及思劇場,並接續參觀民藝埕及合藝埕等處,並與當地參與的創作文藝青年進行對談。這些地點為都更處所推動的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案例之一。市長於街區走訪的途中更路經大稻埕在地信仰中心霞海城隍廟進行參拜,城隍廟內除了供奉霞海城隍老爺,還有謝范二將軍、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及註生娘娘等,鄰近周遭的商家更以此為創意發想,創造出另一種新的商機。

       走讀行程的最後,市長來到臺北橋頭,到知名的老棉成燈籠店、李亭香店、稻舍及十連棟參觀。老棉成燈籠店為迪化街百年老店,至今已經傳到第三代,除了繼續製造傳統的燈籠外,也努力開發新樣式,讓老技藝能更迎合現代顧客的需求,現場經營者張美美女士更致贈市長題上祝福燈籠,也祝福在新的一年裡市長的施政能更順利。李亭香餅店至今傳承到第五代,已經有122年的歷史,堅持透過手作將溫度、力道透過食料在混合及揉合過程中做最適當的調整。為了迎接農曆年到來,店家推出「敲年獸敲出好運到」活動,市長也親自參與體驗。最後參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最本日行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4.07.16

ystjmk

加入時間: 2014.07.16
56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市長走讀大同區進行人文關懷及美食之旅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