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書)讓保存取代重建來搶救旗山戰後歷史建築
旗山國中學生活動中心目前被圍起準備拆除 。
(原文轉自風傳媒,作者王繼維)
近年陳菊政府大興土木,以都更危樓建設取代營造特色文化政策,已經對旗山戰後文化投入震撼彈,無論從2016年的大溝頂事件到今天旗山國中興建旗山圖書館拆除特色校舍-旗山國中活動中心,都反映出號稱六星市長對鄉村的無知和民主的怠惰。
旗山的完全中學,又是日本女學校
旗山國中,創建於日本昭和18年(民國31年),當時校名為「高雄州立旗山實踐女子學校」,但因為成立時期接近二戰,在戰火的洗禮與物資缺乏下,已經沒有相關日本時代的建物保存下來。而後,台灣社會遇到戰後嬰兒潮,人口翻倍成長,這批嬰兒潮,在民國45年左右,人口成長到社會現有的設施無法容納的狀況。
當年陳建仁副總統的父親陳新安擔任高雄縣長,旗山遇到香蕉產業的二次經濟起飛,加上戰爭地位的關係,又有美軍駐軍並以美援協助各項基礎建設,來因應擴大的人口需求。當年陳新安縣長,極力邀請具備專業且年輕力壯台北農校的林福星主任借調至旗山中學當任校長,當年的他只有27歲,來開展旗山地區的教育空間。
學生活動中心明信片,可與後方鼓山頂遙望,前方銀樺樹從日本時代種植至今。
旗山完全中學的建築特色
林校長來旗山國中任期長達近20年時間,也因為其具備裡想與教育熱忱,雖然早年因為物資缺乏,但仍就從其手上完成了旗山國中的各項重要建築。當年最高就學人口,旗山中學還高達到43班,也讓這些建築發揮功效,化育春風。當年建築包含:中山堂大禮堂、科學館、藝術館、工藝教室、家事中心、教職員宿舍、群賢樓與仁愛樓等建設,都是具有特色的現代建築,以因應不同教育需求設立的校舍。為此建設的驕傲,林校長還印刷校園校設明信片,分送給各種不同的來賓欣賞留念,如今都可以從這些明信片可以看出,旗山國中當年現代化校舍的特色,更是許多學生老師懷念的校園風景。
其中最具特色的中山樓為三角形屋頂的混凝土建築、家事中心為磚造現代建築、學生活動中心為卵石空心磚牆面的建築、藝術館為階梯式建築、科學館的特色牆面等,如今隨著年代使用,大半已經拆除殆盡,目前只剩下家事中心(民國49年)與學生活動中心(53年),苟延殘喘,在地震後鋼筋裸露被認定危樓,或者被新的校舍建築不一整體的設計所驅趕,淪為閒置或待拆,實至可惜。
旗山國中建築與學校發展略記圖。
戰後所興建的旗山舊國中活動中心,是一棟複合式學校活動教室,以後現代建築缺口倒ㄈ的門面設計,降低了建築物的壓迫感,立面以旗山溪鵝卵混水泥石砌而成,是戰後資源不足的象徵,卻也是台灣學習日本就地取材,建造公共建設的建築樣式交替的象徵。而整體建物採取輕量化設計,符合戰後現代建築的思維,以底重頭輕的方式興建,故上方多使用空心磚建材做為表牆裡面再以磚造封起防止漏水,除了讓建築結構穩固,更在立面上多了一些空心磚粗糙表面的特色風貌,不輸日式洗石子的建築表面。建築樓梯藏至最裡面,透過減量以兩根樑柱撐起整個建築結構,也是當代建築的施做特色。
旗山國中學生活動中心是學子的記憶也是戰後威權的證據
當年學生活動中心的使用,一樓是學生乒乓球練習場,搭配有廚房設備,也有一度使用於學生輔導教室,後來設置員生社,並以磨石子工法,建造具備特色的櫃檯,也有使用於學校的圖書館,而後因為甲仙大地震,改做陶藝教室,是許多莘莘學子在學校共同記憶。二樓的使用,據資深退休教職員張家昌老師樂道,早期因為學校為完全中學,教育廳的督學都會來旗山國中督察並以此為基地,再進一步前往山區校園督察,當年活動中心二樓就是做為這些督學的招待所使用,也因為早年資源匱乏,也有部分空間提供教職員宿舍。因為當年督學的權力極大,各校深怕招呼不周影響學校發展,都會紛紛來電詢問,「毒蛇」今天要去哪視察,讓這段往事在現今的社會中留下想像。
旗山中學的學生在學生活動中心前的校歌亭合影。
建設美其名是學生活動中心,但實際也做為提供當年視察特權的招待處所,所反映的,除了當年威權體系,教育廳經常派遣長官來督導,也反映出校園建設從以學校發展的建設思維,演變為以學習者導向的空間設計。
戰後的建築岌岌可危,凸顯民進黨政府重視台灣文化的半套
目前旗山學生活動中心,高雄市政府準備要把他拆除,重新興建新的旗山區圖書館,藉此提升旗山國中目前沒有圖書館與補足旗山區公所內圖書館的空間不足。蓋圖書館原本立意良好,旗山眾多位置都適合興建,卻拉至此處,拆除校園文化記憶,破壞政府良好立意。原本的旗山生活文化園區最有潛力成為書香與文化空間,或者是目前旗山國中旁校園預定地、對面機關用地都有廣大的空間得以施展,或者整併與旗山社福館圖書館成為一體,都是諸多不錯的選擇,為何如此倉促,也沒有與旗山民眾、畢業校友有良性的討論對話就準備拆除,讓旗山人不勝唏噓,也讓百萬選票六星市場陳菊,一向重視民意具民主素養的施政,大打折扣。
陳菊準備搭建水泥舞台歡慶拆除老屋興建圖書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