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不宅? -- 宅男專題
「宅男真的有那麼糟糕嗎?」請看我們用採訪路人,對宅男的看法、採訪身旁有宅男的朋友,詢問他們對宅男朋友的看法、宅男對自身的澄清。
一、行動過程:
我們這組一開始決定的主題選擇有檳榔西施、老人、外籍勞工、女性。可是在經過討論後,我們決定以女性為主題。因為儘管在現代社會,仍舊有許多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所以在較多時候,女性常常比較弱勢。此外外籍勞工主題上學期有其他同學做過了,所以不做;老人主題的刻板印象是需要賦予同情,想不到要呈現的方向;檳榔西施主題覺得可能許多檳榔西施不願接受採訪,所以也否決了。
後來,由於組員黃維哲提出女性的議題太廣,所以又改成僑生。但是組員賴頌婕覺得僑生在媒體上並未有被塑造成弱勢團體,所以在組員的討論後,決定採用維哲的主意,以宅男為我們的標題。
決定主題後,組員們開始分頭收集新聞媒體上對於宅男的印象,並統一彙集整理。初步擬定報導方向:簡介宅男>起因>現況>未來趨勢>結尾。
彙整過大家的資料後,組員們又一起討論,並提出各自對新聞媒體對宅男負面呈現的疑問「宅男真的有那麼糟糕嗎?」。於是我們決定從下列方式去收集大眾的看法:採訪路人,對宅男的看法、採訪身旁有宅男的朋友,詢問他們對宅男朋友的看法、宅男對自身的澄清。
二、執行限制:
當我們決定宅男為我們的主題時,經過討論後我們歸納出幾個執行上限制。
宅男的定義廣大模糊。在日本宅男稱作御宅族,是指不喜歡社交活動在動漫或3C產品上有很大的興趣喜好。可是在台灣,宅男除了動漫或3C產品的喜好之外,媒體似乎是將所有不正常的、怪異的男生都貼上宅男的標籤。「宅男」一詞在台灣遭到過度的濫用及解讀。
宅男不一定想接受訪問。由於「宅男」一詞在台灣解讀較多是負面的意義。所以自我認定為宅男的人,也就連帶的將其他不好的印象攬在自己身上,甚至有些不符合事實。
訪問問題的決定。在訪問的過程當中,訪問的問題有助於我們釐清我們的疑問。可是要如何問才能問出精隨而不像是亂槍打鳥是我們小組的難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