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COP23系列報導三】 從島嶼、難民、建築、到交通,波昂會議探討面向更多元

2017/11/12 16:50
3,5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從能源、產業、交通、建築、水資源、移居、到土地使用等,今年都出現許多針對單一主題的周邊會議,讓與會者看到更多減量和調適行動的可能性,以及讓其他部門之間的關連性。

 
COP23會場關於SDG的海報(顏東白攝)

文 / 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您還記得的話,2016年是人類有氣象統計資訊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邁入2017年春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便突破 410 ppm,再度寫下新高記錄。面對高燒不退的地球,國際社群無不引頸期盼加速《巴黎協定》的談判進程,讓各國盡快遵照一個國際通則來動員氣候行動、並檢視實施成效。

島國主導,「氣候難民」浮出水面

 甫開啟的COP23氣候會議,現場便濔漫著這股刻不容緩的緊張氛圍,本屆大會主席、斐濟總理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於開幕式上再三叮囑,希望會議務必準時結束、勿超過晚上9點,藉此督促各國談判效率。

 COP23是史上第一次由島嶼國家擔綱主席的氣候會議,讓本屆會議題材有了更多小島國民的聲音和面孔。綜觀本次周邊會議討論主題,比往年多了不少新鮮話題,最顯著的即是島國移居(settlement)議題,討論如何安置遭到極端氣候威脅的小島國家居民,便有7~8場會議之多,以往這種題材較為冷門,每年頂多1~2場、甚至沒有,本屆顯然不再迴避未來極可能發生的「氣候難民」現象。

 面對新興的島國話題,部分國家也做出回應。就在COP23開幕前一周,紐西蘭政府便宣稱將兌現選舉諾言,增設特別的氣候變遷難民簽證,協助安置更多流離失所的島國移民,此舉對「小島國家聯盟」(AOSIS)無疑是好消息。

呼應COP22,減碳議題探討更詳盡

 其次,檢視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建築」和「交通」今年也成為熱門話題。上述兩部門每年合計排放全球與能源相關溫室氣體的19%及23%,兩者相加比重超過四成,如能對症下藥,對世界減量工作可謂貢獻良多。其實,過去氣候會議就常有以「城市」為題的活動,建築和交通常被囊括在其探討範疇內。

 此一趨勢呼應了去年的馬拉克什COP22結論,該屆會議產出了「馬拉喀什全球氣候夥伴」(Marrakech Partnership for Global Climate Action),呼籲將貢獻氣候行動的各方領域劃分得更細,因此從能源、產業、交通、建築、水資源、移居、到土地使用等,今年都出現許多針對單一主題的周邊會議,讓與會者看到更多減量和調適行動的可能性,以及讓其他部門之間的關連性。

 以建築為例,本屆便有針對淨零碳建築(net-zero emission building)、建築部門如何貢獻永續發展目標(SDG)等專門會議。之前討論不多的交通領域,更從陸、海、空三大範圍分別召開不同活動,如此詳盡又全面的討論角度,可說是以往周邊會議中罕見的。

 在承接COP22結論,加上本屆由島國取得主導權的情況下,讓COP23的關注雷達圖出現許多新焦點,當然,過去常見的熱門主題依舊扮演主流角色,如能源、城市、國家減碳政策等,兩者交互激盪,希望為2020年開始檢視各國減碳成績的全球盤點程序開始前,打下更紮實的評判標準和凝聚共識過程。

※ 本系列與環境資訊協會遠見雜誌合作刊登

【延伸閱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