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撲殺週年系列報導十之四】
前言:2018年2月6日就是我國動保法修法「零撲殺」實施滿一週年了,這一年到底執行成效如何呢?零撲殺之後,公民參與、動物福利與行政監督將成為潮流,關心動物的你應該如何關心呢?公民記者張佑銓與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特別規劃一系列專題十篇,歡迎關心流浪動物朋友深入了解。
公民記者張佑銓/台北報導
零撲殺實施的第一年,各地執行成果尚可,雖仍有些縣市仍有改進空間,但總體而言卻是相當不錯,這也代表著只要執行機關有心,其實絕非難事,流浪動物數量能有所控制。
零撲殺六配套 讓你來了解
台灣動保行政監督聯盟提供「零撲殺」六配套,期待透過公私協力,讓台灣零撲殺落實,公私立動物收容所邁向動物福利道路。
第一步,由政府帶頭推動源頭一次性大規模減量加上精準捕捉,並透過補助讓地方落實TNVR,確實做好捕捉、結紮、原地回置及打疫苗的方式,讓住在我們街頭巷尾的毛小孩,也可以與人類共存,充分減少收容所壓力。
第二步,強化飼主的生命教育,讓生命教育透過教育融入生活。並更具體落實晶片植入及家犬絕育,讓流浪動物變少,使國人將毛小孩也視為家人。另一方面,透過與社區愛爸愛媽溝通,以定時、定量、定點的餵食,並搭配餵食後的清理,流浪動物有得吃,又同時可以掌握其數量。
第三步,透過多元領養,增加毛小孩被領養機會,就像台南市所做的,將許多流浪狗訓練成為工作犬,環保犬,甚至推廣校犬、派出所犬等。有別過去在收容所被動等領養,而如今已成為家人,並發揮其本領幫助社會,讓流浪狗有不同出路,這樣認養率就會提高。
透過精準捕捉,搭配良好的源頭管制,可有效降低流浪貓狗。(圖/KM Liu授權使用)
第四步,政府撥預算讓各地行政部門增加人手,除了可增加收容所照顧人力外,也能查緝非法繁殖場及不合格的收容所,使得私人繁殖場成為夕陽產業,後者則給予時間限期改善。另外,可獎勵、輔導讓民間成立優質的收容中心,逐步改善各地收容所問題。
第五步,政府組織內部需成立跨部會的動保處理流程,農委會動保科江文全科長接受動督盟零撲殺專訪時也表示,台灣政府在動保議題上不積極,是因為政府思維都已拚經濟為主,使動保變為邊緣議題,設於畜牧處的動保科,更要專業化的分開,動保議題有時是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這也點出動保問題絕非單一部會能解決,而是得跨部會的共同協調,才可能完全解決。
第六步,擴大多元志工投入,補資源之不足。台灣不乏毛爸毛媽,大家都很願意為動保盡一份心力,在實施撲殺年代,與政府信任不足,衝突不斷,收容所更封閉。隨零撲殺上路,政府資訊更公開,資源配套投入,更積極導入志工,同時讓志工發揮各種專長補政府資源之不足,是當務之急。
動保問題解決不易,有心想解決的官員卻不多,有些認真的縣市具體落實,也達到了成效,我們更希望能透過監督,給與認真縣市鼓勵,同時也給後段班的縣市警惕。展望未來,本聯盟希望政府能與地方緊密合作,並由各地動保團體監督,讓動保不是成為問題,而是甜蜜的負擔。
【零撲殺週年系列報導十之一】
【零撲殺週年系列報導十之二】
【零撲殺週年系列報導十之三】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