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防災型建築法規

地區:
分類:
標籤:
文字-A A +A

隨著花蓮發生震災,引發防災型都更的話題。看電視報導,防災型都更的觀念,源自日本,主要重點其實不在於建築物本身的耐震度。日本發生多次大地震,一旦有大量建築物倒塌,市區道路就會被堵塞,造成救災車輛和人員無法進入。最嚴重的問題是,市區密佈天然瓦斯管線,所以大地震過後,常常會伴隨著大火,透過瓦斯管線蔓延。此時,如果消防水管也被地震破壞,真的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災區變成人間煉獄。

這一方面,其實先人比我們聰明得多。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乎每一棟古蹟級的古宅,離房屋不遠的空曠處,必定有儲水池,主要用途應該就是救火吧!現代的公寓大樓,屋頂也幾乎都有蓄水池。只是建築物一旦被地震破壞,這些水是否還能被取用來救災,很有疑問。最嚴重的問題是,建築物間過於密集,沒有保持安全距離。一旦有很多的大樓倒塌或傾斜,必然會讓市區道路柔腸寸斷。增加救災的困難度。

我看到的一件最近剛完成的板橋都更案件,兩棟長條形19層以上大樓,呈L型排列。L型內側包圍一處五層樓公寓社區的兩邊。中間棟距僅約1公尺寬,加上鐵窗和天然瓦斯管線阻隔,不要說救災車輛,連人員想進入都很困難。這樣的情況,不必等地震發生,平時一場小火災,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問題。

政治人物不要再空談防災型都更了!趕快修補現有的建築法規漏洞比較要緊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2.07.28

Anthony

加入時間: 2012.07.28
439則報導
76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交通導護志工甘苦談

2023-03-26
瀏覽:
1,426
推:
0
回應:
0

鄰長才是中華民國最基層的政務官

2023-03-20
瀏覽:
1,710
推:
0
回應:
0

什麼是「中華民國人」?

2023-03-10
瀏覽:
2,695
推:
37
回應:
0

何不把越野腳踏車納入步兵裝備

2023-02-18
瀏覽:
3,570
推:
0
回應:
0

國境之西

2023-02-17
瀏覽:
4,548
推:
0
回應:
0

何不將「專案計畫型預算」制度化

2023-01-22
瀏覽:
5,799
推:
0
回應:
0

對兵役制度的一些想法

2023-01-19
瀏覽:
5,645
推:
0
回應:
0

做甲流汗,乎人嫌甲流瀾

2023-01-10
瀏覽:
3,028
推:
0
回應:
0

低薪不是問題,生活費用高才是問題

2023-01-08
瀏覽:
4,286
推:
0
回應:
0

如何落實雙軌制國防

2023-01-07
瀏覽:
4,196
推:
0
回應:
0

我們需要防災型建築法規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342篇報導,共12,2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342篇報導

12,2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