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不等於陰曆
常常有人把陰曆稱為農曆。我就覺得很好奇;農作物的生長,靠的是陽光、水、和空氣,跟月亮有什麼關係?因為,陰曆是由月亮的圓缺決定。滿月日就是陰曆每月的15日;沒有月亮的日子就是陰曆初一。月亮的圓缺與漁民比較有關係,因為每月初一和15日的正午和午夜剛好就是海水滿潮的時間。
現在我終於搞懂,原來農曆裡的24節氣是根據日照計算,屬於陽曆,這一部份才是與農業有關的。每年的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最長的日子,太陽光剛好直射北回歸線,通常是在陽曆的6月21日。冬至則是白天最短的日子,太陽光剛好直射南回歸線上空,通常是在陽曆的12月21日或22日。春分和秋分則是太陽光直射赤道的日子,北半球和南半球都是日夜等長。春分通常在陽曆的3月20日或21日;秋分則在9月22日或23日。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通常落在陽曆4月4日或5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固定。
一年四季如何劃分?春分前後各1個半月是春季,始於立春(通常為陽曆的2月3日或4日),終於立夏(通常為陽曆5月5日)。夏季自立夏開始,至立秋(通常為陽曆8月7日)截止。秋季自立秋開始,至立冬(通常為陽曆11月7日)結束。立冬後是冬季,直到立春才結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