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人士登山 腳套支架挑戰巔峰 實現自我

文字-A A +A

身障人士登山 腳套支架挑戰巔峰 實現自我

 

※ 天生四肢殘缺的「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力克.胡哲,在其所著《真愛不設限》書中(方智出版),提到他在追求女生的過程中,身體上的缺陷讓他遇到許多障礙,他也提出忠告:「在尋找愛時,無需預先設下任何限制。」 ※

 

俗云:「當我哭著沒鞋穿時,卻發現有人沒有穿鞋的腳。」人生本來就充滿著許許多多的艱難與險阻,而這些艱阻尤其對諸多身障人士在在都是巨大的考驗與挑戰,但不管面臨什麼挑戰,也不論目前處在「登頂」過程的什麼階段,「繼續走下(上)去,就對了!」這絕對可以讓你有能力突破種種限制,達成最具挑戰的目標。百岳老查向來對身障登山者多所鼓勵、肯定與敬佩,深感身障者登山,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只要有心、用心加上支援條件能夠配合上,身障者一樣可以享受登山之樂!我們登山界常說:「你認為可以,那就可以!」別人眼中的你,不等於未來的你!相信自己能,你就能成就登峰造極的美事?所以說,別讓沒自信,壓抑了你美好的登山實力與樂趣!

日昨(2018.04.16.)聯合報刊出一則「勇者!克服小兒麻痺 腳套支架征服百岳」新聞指出,50歲男子張照樞克服小兒麻痺的不便,左腳套上支架,靠著過人意志力,5年來已完成30多座百岳,他在網站上分享心情,鼓勵嚮往登山者展開行動,因為他已用行動證明,只要過程願意堅持下去,就能看到山頂上美好風景。張某曾經羨慕山友登高山,享受台灣高山之美,他5年前開始嘗試爬山,起初爬山時,支架與腳摩擦產生不適,與廠商討論修正後,支架問題改善,爬山愈來愈得心應手。玉山走過3次,也曾經背著4天重裝完成南湖大山,他說:「每次爬完大山,想哭又很想笑,休息幾天,鬥志恢復了,馬上有新目標!」

無獨有偶的日前(2018.04.03.)蘋果日報也有一則報導說,「現任新北市消防局新板山搜義消分隊長的劉崑耀,小時候因為左腳小兒麻痺的關係,為了復健開始了登山活動,沒想從此愛上的登山40年,而小兒麻痺也沒有影響他的登山興趣,除了在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擔任教練外,還加入台灣樂山協會專責於山難救援,後來併入消防體系成為全國第一支山搜義消還擔任分隊長職務。」國中時期,他從市區郊山開始練習,靠右腳來支撐體重,一步一步往上爬,剛開始當然比別人辛苦,但在一次次經驗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在1982年就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創舉,後來陸續完成台灣5大山脈縱走、登遍台灣百岳,國外各大高峰也有其足跡,他用汗水與腳印證明自己,為人生創造高峰。

紐西蘭知名登山家馬克.英格里斯(Mark Inglis,在22歲時即1982年,擔任紐西蘭庫克山國家公園搜救隊員時,與隊友被困在冰洞14天,雙腳因凍傷自膝蓋以下截肢),後來他用了40天時間才登頂聖母峰,是全世界首位登上聖母峰的雙腿截肢者。其實他在挑戰聖母峰前,就曾經贏得2000年澳洲雪梨殘障奧林匹克運動會自由車銀牌,並在2004年成功攻上世界第6高峰卓奧友峰。他一次又一次挑戰巔峰的故事,不僅引人探索生命的價值,更激勵人心。他在2010年出版的攻頂日記《Legson Everest》一書提到,「當你將自己逼到極限,心中就會有一些更狂野的想法,以及未曾有過的欲望和膽識。你知道自己有能力實現一個夢想。而且當你嘗試越多次極限的旅行,對於實現夢想就會擁有更多的信心,夢想也會越變越大。」誠哉斯言!

這些活生生的勵志案例說明了,有自信心且勇於砥礪自信的人,較敢於嘗試新領域、挑戰自我,其生性也較為樂觀與陽光,這會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進而創造出屬於個人的一片天!比較遺憾的是,尼泊爾政府今(2018年)年春季開始,包含聖母峰在內,尼泊爾境內所有高山都不准雙腳截肢或全盲的民眾,若沒有出示醫師證明,也拒發登山證,招來外界批評有歧視的嫌疑。理由完全跟台灣政府一樣,「這都是為了登山客的安全。」雙腿截肢的尼泊爾登山家、前英軍廓爾喀族士兵(Gurkha)哈里.布塔.馬加爾(Hari Budha Magar,在阿富汗作戰時失去雙腿),準備在今(2018)年攀登聖母峰,他很感嘆的說「不管他們(內閣)怎麼決定,我都會攀登聖母峰,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其實,更應鼓勵身障人士在極大可能的情況下,去挑戰自己、去開發潛能,而不是通過禁令去限縮他們的心靈或人生。嗚呼,安全、安全,天下古今幾多山門,假汝之名而被封閉?

1973年在台灣出版一本台灣肢體障礙者鄭豐喜老師所著《汪洋中的破船》的自傳(後來接受蔣經國建議將書名改為《汪洋中的一條船》),當時百岳老查就懷著一種既感動又佩服的心情細細閱讀。鄭豐喜一出生兩隻腳就先天性畸形,而且兩隻腳的畸形程度不同,往後的日子只能爬呀爬,然而就憑藉著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毅力與抱負,終能「實現自我」。其中最令百岳老查印象深刻的是這段報導:「緣份似乎已經註定好,在圖書館唸書的他時常看到一位女生坐在他附近,他不好意思看她,一日那女孩主動來請教,兩人便話題不斷,約到館外聊著。原來女孩在高二時就讀過他的報導,他說了他求學的故事,完後女孩流著淚說:『你太偉大了,在我的心目中,你並沒有缺陷,有缺陷的應該是我。』接著解釋:『因為我雖有健全的身體,但卻沒有去發揮它們的功能,有等於沒有。與你比較之下,我們的【健全】是多餘的,是浪費的。』這位女孩就是他的太太繼釗女士。」誠如甫過世罹患「漸凍症」55年的英國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所說:「我給那些殘障人士的建議是,努力關注那些殘障無法阻止你的事物,且不要留戀或後悔那些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殘障限制了你的心靈,以及肉體。」

自己的命運掌握的自己手中,相信「一切成就,操之在我!」身障的朋友,不要讓身體的「障礙」限縮了你上山下海的奔放心靈!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盲人也可以站上聖母峰並成為首位登頂七大洲最高峰的盲人登山家艾瑞克·維漢梅爾所言:「失明並不會使我變得沉默」。的確,只要擁有追尋理想的勇氣,生命並不會因為身體的限制而遜色半分!

~ 百岳老查 2018.05.07.

 

附 記:

照片一引自2006.05.17.蘋果日報,是雙腳自膝蓋以下遭到截肢的紐西蘭登山家英格里斯,在義肢斷裂又修復的情況下,歷經40天旅程,前天中午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成為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的雙腳截肢者。照片二,引自2018.04.16.聯合報,是台灣張照樞山友克服小兒麻痺的不便,登上南湖大山時將其左腳上之支架卸下與山頭合影。另在2001年5月25日上午10點,全盲的登山家艾瑞克·維漢梅爾(Erik Weihenmayer)也順利登上聖母峰,站上了世界之巔,隊友拉著他,讓他再多「看」一眼此時的盛景,多感受一下他的榮耀和成就,歷經艱辛的盲人艾瑞克用腳步一步步丈量,用指尖一點點觸摸,他用另一種方式「看」到了世界之巔。他成為首位登上聖母峰的盲人,令事前不看好他的人啞口無言,盲人攀登聖母峰這看似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艾瑞克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盲人也可以站上聖母峰,而在攀登聖母峰之後,艾瑞克並未止步,成為了首位登頂七大洲最高峰的盲人登山家,確實為世界上成千上萬名身障人士帶來了希望。

百岳老查回應1:

人,每一步都是一項播種行為,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播種更是一種汗滴禾下土的辛勤與煎熬,由於很多人只埋頭於播種卻不問收穫,這觀念須大大的改正!就讓收獲也成為你歡樂「出走」的一種習慣。

儘管身體有所障礙或欠缺,但這種先天或後天的「試煉」,正是驗證生命高度的量尺,不但要量出生命的高度,更要量出生活的廣度,尤其要量出生存所必需的深度!瞭解自己,「走」最適合自己的路,不要害怕攀登過程中跌跤,也不要害怕迷路,因為重新挺立、再上路,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享受生命每一剎間的喜悅,為自己的生命歷程下完美的註解。

身障的山友,你登山故你在!你每一步艱辛的攀登都在開創你自己的歷史,同時也在打開眾多身障朋友的幽暗心靈,你們的走出戶外、走上山域、走過侷限,給登山界帶來了新的鼓舞、新的精神與新的動力。朋友們,加油!  百岳老查 2018.05.07.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74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身障人士登山 腳套支架挑戰巔峰 實現自我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553篇報導,共13,17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553篇報導

13,17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