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金牌特務的電影片段
標一:英倫風潮席捲 台民眾接受度低
看著電影主角一身帥氣的西裝,英倫紳士風格也深植影迷心中,在仿效電影中,高級訂製西服的穿搭時,連鎖成衣店也推出平民版,
好讓民眾更好入門,但這股英倫紳士熱,在台灣似乎燒不起來,相較於簡便的成衣,民眾對於西服還有些刻板印象。
民眾楊弘堉:「西裝跟襯衫對我來講,感覺像包裹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
網紅呱吉:「台灣畢竟是個亞熱帶國家,那穿西裝,其實是一件非常不環保的行為。」
民眾郭昱齊:「西裝有時候會給人一種,比較太拘謹的感覺。」
民眾駱佑嘉:「台灣有時候就比較潮濕、比較熱,穿這樣的話其實滿不舒服。」
標二:夕陽「西」下 高訂西服乏人問津
曾經的手工西服店,如今繁華不若以往,沒有企業般的行銷包裝,靠口碑宣傳的訂製西服,仍不敵時代浪潮,漸漸成為夕陽產業。
訂製西服業者范樓達:「早期台灣的西服店,大概有二十幾萬家,到現在你要看到西服店的招牌,幾乎很少了,
因為我們就是一直做,很傳統的工作。」
標三:西服史流傳百年 一針一線皆學問
CG1:現代西服的出現/18世紀英國/Justaucorps緊身及膝大衣/燕尾服/Lounge Jacket三件式套裝/Lounge Jacket商務套裝/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訂製西服的傳統工藝,其實承襲了百年的歷史,最早的西服出現在十八世紀中,英國的Justaucorps,但因舒適度的關係,漸漸演變出,
燕尾服及Lounge Jacket,而後才有現代,普遍看到的Business suit。
CG2:日本/引入西服,改成適合亞洲人的版型/民國初年,紅幫裁縫自日本學習而歸/中國/紅幫裁縫先驅,王才運
/國民政府遷台/台灣/西服落腳台灣,上海老師傅將技術傳入/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亞洲的正式西服,則由日本人引進改良,民國初年,中國的紅幫裁縫自日本師藝歸國,成為中國西服史的濫觴,隨國民政府遷台,
上海老師傅的技藝,到台灣得以延續。這些精湛的技術,經過不同年代的流行,一針一線都展現了,師傅對傳統訂製西服的尊重,
也背負著傳承技術的使命。
標四:傳統技術入門難 三年養一手苦活
NS.師傅操作縫紉機
要學會訂製西服的技術,並非一蹴可就,量身、製毛胚、打版、剪裁等,工段的精細,其實也吸引部分年輕人想嘗試。
學徒(工匠)黃玉茹:「意外看到西裝,就好像很不錯,就是進來了。但是其實,你還是想要把它(學習)做好。」
但技術之難,讓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也頭疼不已,甚至許多新人才剛開始,便打退堂鼓,如今,傳統訂製西服的老師傅高齡化,
培養新人從工匠到匠師,至少三年起跳,面臨嚴重斷層。
訂製西服業者范樓達:「他們(現階段師傅)大概年齡在,60到75之間,應該還可以,留給我們這個工藝的培訓,大概有五年的時間。」
學徒(工匠)黃玉茹:「其實他是拿著頂針,他跟你一般拿針絕對是不一樣,當然師傅也會受影響,因為師傅也比較嚴格,來盯你做事。」
標五:日韓影視資源挹注 台紳裝日看齊
NS.韓劇《河伯的新娘 2017》片段
反觀韓國及日本,因為政府政策,以及企業文化和台灣不同,透過影劇中主角的西服穿搭,更能影響民眾對西服的認同感。
訂製西服業者范樓達:「韓國就很棒,因為我覺得這個是整體的啦,我們的一些文化產業,(政府)不協助,其實(提升國人認同)也很困難。」
NS.台北國際紳裝日表演
台灣民眾雖普遍對西服,有刻板印象,但近年透過,「台北國際紳裝日」的活動,企圖改變民眾對西服的既有認知。
2018年suit walk已經邁入第五屆,集結全台灣紳裝愛好者,試圖優雅又自信地告訴大眾:
紳裝日參加者陳宥蓉:「你任何時候想穿(西服),幾乎都可以穿。」
訂製西服消費者朱先生:「應該要把它(西服)當一個風格,不要把它當作是一個工具。」
標六:新穎設計促轉型,師客溝通創新衣
在suit walk活動現場,形形色色的西服爭相鬥豔,這些都是消費者的想法,加上師傅的技術,激盪出來的結晶。
不同於成一的統一尺碼,現在消費者可以藉由自己的創意,和師傅做溝通,甚至集結家人、情人的巧思,
讓手工訂製西服,成為世上絕無僅有的一套。
訂製西服消費者陳柏宇:「顏色跟搭配,可以讓你整套的西裝,看起來比較,比較有風格。」
從選布料到剪裁,消費者都可以親身參與,讓傳統的西服,展現了年輕的樣貌,也不再是以往的呆板嚴肅,
看著消費者臉上滿足的神情,這才是師傅傳承百年工藝重擔的,一個慰藉。
訂製西服師傅鄭德昌:「給(被)客人獎勵啊,說我們做的西裝很好,被他們稱讚這樣,我們感覺就,覺得很高興,對啊。」
標七:傳統西裝新包裝,旭日東升新時尚
即使訂製西服,不像以往一般光輝燦爛,但仍有一群人,試圖為他們的愛好西裝,做出既保有傳統又創新的改變,
更希望大眾能對訂製西服,有全新的認知,吸引更多新族群嘗試,讓這樣傳統與現代碰撞的穿衣形式,能成為二十一世紀,
台灣的時尚西裝新潮流。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