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紙」玩黑膠 懷舊搭上新浪潮

2018/05/23 12:00
2,545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NS.黑膠唱片播音樂的聲音

標一:用「紙」玩黑膠 懷舊搭上新浪潮
針頭緩緩降下,悠揚的音樂隨著轉盤上的黑膠唱片,傳來屬於舊時代的聲音,不過,這個轉盤似乎有點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有點可愛!
有一張喜歡歌手的黑膠唱片,但卻又不想擺在家裡客廳當作一件裝飾品,想要聽音樂卻沒有唱盤可以使用,
那不如就DIY一台屬於自己的黑膠唱盤,一個紙盒就能夠滿足這個慾望,或許在許多的黑膠迷眼中一點也不道地,
但是要吸引年輕人進入黑膠的世界,這是一張不錯的入場券。

Spinbox設計師 高立杰:「很多年輕人是沒有播黑膠的東西,大家不知道這東西,然後,所以不知道這東西的時候,
這東西就算他有便宜或是高檔的門檻,你都不敢去嘗試。所以那時候就決定說,他(創辦人應奇軒)就說那他要來做一台,第一台入門的黑膠機。」

標二:當掌聲響起 黑膠的繁榮舊景
黑膠唱片興起於1940年代後,採用完全類比的訊號紀錄方式,直接把聲波的波形刻在大大的黑色唱片上,
再利用唱針在這些波型軌道間產生的振動,把唱片上的聲音還原,因此在當時錄製音樂的時候,除了歌手與樂隊的聲音,
就連空氣都會記錄下來,這不僅完全保存了真實的聲音,大大圓形的外型以及封面包裝,都記錄著那張唱片的故事,
它甚至是一本有聲書,能聽、能讀、能看,滿足視聽覺的享受。

佳佳唱片店長 忠哥:「今天以封面來講,其實它大概就比一般的CD,大個大概四倍到五倍左右,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個,
放大版的照片或者是畫,其實它是一個,很棒的一個,很Art Work,就是它是一個很棒的封面設計,它可能會跟CD跟數位不一樣,
它沒有辦法讓你覺得,隨時想要換就可以換,所以基本上有在聽黑膠的人,比較希望從頭聽到尾。」

標三:黑膠學問大 細心保存歷史記憶
近年來國外掀起黑膠的懷舊風潮,而這股復興之勢也燒到台灣,許多人回鍋聽起黑膠,然而要聽黑膠要注意許多眉角,
如何操作以及保存黑膠唱片,除了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更要細心呵護手中的那塊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資產,小心輕放避免重壓,
適時清理溝槽避免灰塵堆積,就連唱針都要避免會刮傷唱片的紋路。

古殿樂藏殿主 王信凱:「我有在賣黑膠,可是我不太會推薦人家聽黑膠,除非你有改變你生活模式的,這個計畫,你才會聽,
因為黑膠是很花時間的,它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它完全是要取決於使用的人,必須要花時間,去找到一個他想要的聲音。」

標四:回歸舊時音樂載體 聆聽本質不變
自從CD、MP3或是其他音樂載體主宰音樂市場後,沉默一時的黑膠其實並沒有消失,而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黑膠獨特的聲音慢慢被看見;
在實體唱片中,CD的雷射訊號會因時間的長久而無法播放,而若是保存良好的黑膠放上一百年都還能夠歷久不衰;
有人喜歡CD乾淨無雜音的音質,有人喜歡黑膠保存的歷史聲音,使用任何載體目的都是為了享受音樂,時代科技的演進,
讓聽音樂有更多元的選擇。

政大歷史系教授 彭明輝:「音樂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些東西可能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候它可能是紓解我的情懷,
有時候可能鼓舞我,有時候可能,我跟著一起感傷。」

標五:音樂洗滌身心 融為生活養分
搭公車的時候帶上耳機,看外面的街頭巷影;或是在家中的電腦桌上各擺一台超大音響;或用唱盤播放黑膠唱片,
各式各樣的音樂載體,無論類比或是數位串流,聽音樂是生活中的休閒娛樂,是排解壓力的管道,更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事,
讓音樂融入生活,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採訪撰稿 王于真
攝影剪輯 許筑雅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