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元年」來臨!新加坡準備好了嗎?

文字-A A +A

新加坡財政部預估碳稅上路前5年可創造約10億新幣(約台幣226億元)收入,除了把這些資源拿來幫助企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排放之外,政府也會另外撥出10億新幣,發放「能源效率生產力津貼」,並成立「能源效率基金」。

 
 
 
 去年初,新加坡政府釋放準備開徵碳稅的消息,隨即引發熱議,經過一年的規劃,如今傳來確定消息,新加坡宣布將自2019年起開徵碳稅,第一階段計畫為期5年(2019~23年),每公噸二氧化碳課徵5新幣(約台幣113元),之後將情況調整,長期目標是2030年把碳稅行情拉抬到10~15新幣。
 
 「新加坡碳稅的徵收對象不分產業、而且稅率一致,這麼做不但公正、透明、也符合經濟效益!」最新一期(2018年)的財政預算案發表會上,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杰如此說道。
 

頭5年「凍漲」,減少產業界反彈

 
 早在2017年的財政預算案,新加坡政府就放出要在2019年徵收碳稅的政策藍圖,最初建議稅率是每公噸10~20新幣,課徵行情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相符。
 
 誰會受影響呢?按照規劃,列管的六種溫室氣體有六種: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每年超過2.5萬噸的排放設施都得繳納。換言之,第一波課徵對象多為排碳大戶,如電力公司、石化業、半導體工廠等,估計約有40家合計貢獻新加坡8成排放量的企業在名單內,一般家庭用戶不會受到影響。
 
新加坡公告的2020年國家減碳目標,徵「碳稅」即是其中的政策手段之一。圖片來源
 
 可是,過去一年來與產業界的諮詢,最後政府決定第一個5年先將稅率壓低到每噸5新幣,以減少產業界的反彈聲浪和成本壓力。統籌該政策的「國家氣候變化秘書處」(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ecretariat,簡稱NCCS)解釋,有業者建議建立不同產業的指標,讓高於指標者繳更多碳稅,反之亦然。不過,最後政府並未採納這樣的差別式課徵制度,原因是從其他地區的經驗顯示,想替各產業訂定量身訂造的指標,又同時確保公平性,是非常複雜、且具難度的任務。
 
配套措施,促進能源效率提升
 
 有人擔心,一旦企業必須每年繳納碳稅,會不會把多出來的稅賦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NCCS對此解釋,即使企業將碳稅全數轉嫁給一般家戶,每公噸5新幣的成本,約莫等於每度(kWh)電力價格微增0.021新幣(不到台幣5毛錢)。比起過去受國際油價牽動產生的電價波動,如此微小(約1%)的增幅應該尚可接受。事實上,過去8年(2010年第一季至2018年第一季)來,新加坡的電價調整幅度就高達10%。
 

 為協助民眾適應有碳稅的日子,新加坡已經準備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財政部預估碳稅上路前5年可創造約10億新幣(約台幣226億元)收入,除了把這些資源拿來幫助企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排放之外,政府也會另外撥出10億新幣,發放「能源效率生產力津貼」(Productivity grant),並成立「能源效率基金」(Energy Efficiency Fund,簡稱E2F)

 
新加坡政府成立能源效率基金,幫民間提高能效、降低排放,適應碳稅衝擊。圖片來源
 
 能源效率生產力津貼用於鼓勵企業投資提升能源效率的節能技術,符合條件的項目最多可獲30%津貼,且不限有碳稅繳納義務的大企業,中小企業也可申請。能源效率基金則會資助有意進行能源效率評估的企業,協助其進行節能改造、或提供顧問服務與技能輔導。
 
 至於一般家庭用戶的輔導,重在能源支出的減免。自2019年起的3年內(2019~21年),凡是符合條件的政府組屋(公共住宅)住戶,每年可額外增加20新幣(約台幣450元)的水電費回扣(U-Save)。加上原本按四季固定發放的公民家庭水電回扣金(依房屋類型每戶55~95新幣),一房或二房式的組屋用戶,每年最多可拿到400新幣(逾台幣9000元)的補助金額,可說是不無小補。
 
經過一年的密集籌劃,新加坡邁向「碳稅元年」看似準備充足,但實際成效與各界反映如何?仍有待時間證明。
 
【作者簡介】新馬小歐
來自麻六甲海峽、待過台灣、飄洋過海到歐洲深造、目前在新加坡的跨國傳媒工作者,採訪過國際、科技、環境等不同路線,作品散見台灣與新加坡各大媒體,目前單身,擁有怎麼樣都吃不胖、令人羨慕的可惡體質。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三分鐘了解碳定價 葉怡辰 2015/9/9

--

低碳blog也有IG了喔~

https://www.instagram.com/lowestcblog/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7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不落人後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2024-03-28
瀏覽:
1,087
推:
1
回應:
0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2,099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2,015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708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473
推:
22
回應:
0

「碳稅元年」來臨!新加坡準備好了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