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領航員 導盲犬的期待
【記者 錢亮妤/台北報導】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107年第一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目前有5,6589位盲人,但目前正在服役中的導盲犬卻僅有42隻,如此缺乏的數量要達到國際導盲犬聯盟給的理想比例1:100還有很大一段差距,而台灣導盲犬所遭遇的寄養家庭不多、訓練員人數太少也成為數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台灣導盲犬的歷史可追溯至1992年,「惠光導盲犬基金會」在台灣盲人重建院中設置導盲犬訓練中心,發展至今已有二十七年,而「台灣導盲犬協會」成立也長達十七年,在這兩個機構的幫助下,台灣導盲犬相關法規獲得立法通過,儘管如此,導盲犬的外出還是無法暢行無阻。
對於失去視覺的視障者來講,人類的基本五感就少了一感,擁有一隻導盲犬可以提高他們生活的便利性。「有了導盲犬之後它可以帶我避開障礙物,可以帶我去要去的地方。」黃靖茹說。
導盲犬法規相關內容(圖片來源:台灣導盲犬協會官網)。
社會接受度不高 影響導盲犬數量
使用導盲犬多年的黃靖茹,在提到自己的導盲犬TAMRA時說,在研究生時期申請導盲犬就曾遭遇過旁人的不理解。「在剛開始要申請導盲犬,我們有些老師喜歡狗,有些是不喜歡狗的,所以他們在想盡辦法要把我的狗狗退還給協會。」搭火車或進餐廳也遇過不少這樣的狀況。
面對這樣的問題,有些可靠口頭或是溝通就能解決,其他則需要透過大眾媒體發揮影響力,來讓民眾大家更了解導盲犬背後的知識。
台灣導盲犬協會於5月19號下午在新店家樂福進行宣導活動,現場民眾與導盲犬互動。錢亮妤攝。
台灣的身障法規發展不如歐美國家來的早,並且社會環境接受狗的程度也影響著導盲犬的數量。「訓練人員是一個,寄養家庭也是一個,必須有人幫忙培育,寄養家庭是培育導盲犬的一個搖籃,沒有足夠寄養家庭數,就沒辦法生產那麼多幼犬,訓練人員不夠也沒辦法產生那麼多幼犬。」訓練師Paul說道。
導盲犬Tamra可以帶著靖茹到達她想要去的地方。錢亮妤攝
訓練師缺乏 幼犬培育成困難
根據台灣導盲犬協會的資料顯示,協會從2002年的2隻導盲犬到今年的32隻,看似成長快速,卻遠遠不足以達到國際標準,而訓練師的人數也影響著導盲犬的數量成長,台灣導盲犬協會秘書長William說:「依我的想法,當然是希望持續培訓優秀的年輕人加入協會,讓我們培訓更多懂得訓練導盲犬的專業工作的人,因為沒有訓練師有很多狗也訓練不了。」
根據國際規定,要成為合格的訓練師必須成功訓練出六隻導盲犬,經手的犬隻數量要十隻以上,假設一位儲備訓導員一年訓練兩到三隻,成功率是一半,最快也要三年的時間才能成為專業的訓練師。
在國外,導盲犬公益團體被當成專業性很高的工作,也因為有長期的企業贊助,薪資待遇也比台灣來的高,在台灣,即使薪資會隨著職位升遷去做調整,但依舊無法比外面大企業來的好。
國際交流提升導盲犬事業
在台灣導盲犬發展上,惠光導盲犬基金會與台灣導盲犬協會都是有受到認證的國際組織成員,他們可以自行頒發導盲犬的合格執照,也可以自行培訓合格的訓練師及指導員,每年也會參與國際性的會議跟世界各地正式會員學校做交流。
這樣的交流不僅僅是在訓練內容或是募款經營上,更特別的是犬隻的交流,使用者黃靖茹的導盲犬Tamra就是跟韓國三星導盲犬基地做交流的成果,訓練員Paul提到:「互相交流犬隻,第一,把近親性拉開,不會有繁殖上的問題,第二,大家可以互相分享不同個性、不同的培育方式結合出來的不同的後代的狀況,甚至會去交換彼此訓練的心得。」
導盲犬國際認證標誌(圖片來源:台灣導盲犬協會官網)。
台灣導盲犬的未來
從台灣有身障法規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年,其中有規定,違反身心障礙法如:餐廳不接受導盲犬進入,將處以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但是官方卻沒有開出過一張罰單。
訓練師Paul說:「希望大家是主動接納,我們不希望大家認為我們是仗著法律所以導盲犬比較偉大,我們希望可以帶給別人牠們真的很好、很乖,是為人類服務幫助視障朋友的感覺。牠們只是希望得到跟一般人一樣的待遇,不希望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不管今天用手杖還是用導盲犬應該都要一樣。」
從宣導落實,訓練師Paul也希望政府能夠用親自執行,由國家來宣導讓大家把這些法規當成應該遵守的規範來看。
國外的導盲犬訓練基地有到一至兩公頃的大小,而目前在台灣,導盲犬協會在高雄也正在蓋訓練中心,協會祕書長William期望之後能夠提供更專業的環境給導盲犬訓練,讓訓練過程更有效率「第一,有訓練中心希望訓練導盲犬的數量會增加,第二就是希望協會提供的服務能夠照顧到其他類別需要受幫助的人。」
身心障礙法規條文內容(圖片來源:台灣導盲犬協會官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