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要成功,就要敢吃苦、要勤奮,沒有達到目的絕不罷休,這是我的理念。」
落腳城市X創業精神
城市表面住著人,內心也住著人,多種的性格傳達出各種不同意象。在前鎮,這樣堅強熱血的精神是給人的一種態度,也是落腳城市最具代表的解釋。許多人為了獲得好一點的工作機會、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而搬離鄉下,但是都市的高房價、物價令人望而卻步,於是這群人選擇一個中間地帶暫時居住下來,房租不貴,離市中心又不遠,進而形成一個聚落,在當地創業或是嗅出市場需求做生意。種種的經濟及文化行為培養出獨特的城市樣貌,像是倫敦的哈姆雷特塔自治區、巴黎艾夫里金字塔特區以及多倫多松克理夫公園。落腳城市的人物不再只是侷限【鹿港小鎮】所傳唱:台北不是我的家......裡面的那群社會新鮮人,而是演變為全世界跨地域的追夢遷徙文化。
中山大學USR團隊(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為了將所學回饋給社區,在「高雄舊港新灣社區的創新、創業與創生-新灣生活數位內容創業培力」計畫中舉辦「前草(前鎮、草衙)聲音X影像工作坊」活動,培養學員訪談及影像敘事的技巧,並藉由實地採訪高雄落腳城市中具有故事性的人物來傳達他們值得學習的奮鬥精神。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你呢?
侯澄三,嘉義朴子人,民國58年退伍後因家父負債,決定離開家鄉,帶著父親用糖廠棧單換來的五千元台幣來到高雄前鎮打拼,憑著自幼學習的推拿整骨技術,籌錢開了一間國術館。開店第一天爸爸帶著朋友來給兒子加油打氣,無奈萬事起頭難,在異鄉沒半個認識的朋友,鞭炮放完了還是沒有客人上門。在沒有事先告知兒子的情況下,爸爸的瞳孔裡滿是兒子臉上努力裝出不在意的落寞。往後的三個月,侯澄三的三餐都是稀飯配青菜,偶爾的一塊白帶魚是種過分的奢華。
民國6、70年代加工出口區林立,拆船業非常興盛,走在路上都能看到全身油污的工人,縱然工作環境不舒適,但優渥的薪水仍然相當吸引人,相對的職業災害機率就高,輕則四肢痠痛,重則傷筋斷骨。實在是機緣巧合,侯爸爸帶來的朋友剛好是拆船公司的老闆,他將國術館介紹給工地工頭,其管理範圍下的四、五百名工人只要身體一出狀況,侯澄三國術館就是他們的首選,憑著高超的整復技術以及細心服務到家的態度慢慢累積起穩定的客源。
侯澄三更感動提起一位傷患何美玲女士,當時何女士的腿粉碎性骨折,醫院判定只能截肢,何女士的奶奶抱著一絲希望來到國術館拜託他一定要醫好孫女,侯澄三不負所托,成功醫治好何女士。多年後何女士再次來到國術館,告訴他何奶奶生了重病時日不久,對何美玲的醫療之恩,希望能在生前親口對他說聲感謝,侯澄三二話不說連夜北上探望何奶奶,不久之後何女士就來消息說奶奶了卻心願,已經安詳離開了。
(各式證書、獎項)
惜福感恩才是支撐堅強努力的後盾
在當時獨自創業的艱辛環境下,女人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陳金玉,高雄人,民國63年藉媒妁之言嫁給侯澄三先生,往後的日子裡用心扶持整個家庭,給予丈夫滿滿的安全感。陳金玉更笑談,侯澄三非常孝順,都把所有錢拿回老家替爸爸還債,連結婚聘金二萬塊都是跟鄰居借的,新婚第一天就請她拿私房錢去還對方,但是她一點都不在意,因為嫁給侯澄三時,看中的就是他用心積極的那顆心。說到兩人第一次約會,陳金玉更是害羞地笑個不停,不時用手肘偷頂丈夫,兩人約的是下午三點在鹽埕圓環見面,陳金玉興奮到下午一點就在現場等待,而侯澄三更感性地說還好當時她沒有先走,不然就娶不到這麼好的老婆了。
(夫妻互動自然)
國術館經營廿十多年,善良認真的個性為侯澄三累積不少人脈,時任立委郭玟成、張俊雄都是他的好朋友,在他們的鼓勵下,侯澄三參選鎮榮里里長並順利當選,而且連選連任五屆,自民國83年至103年整整二十年。里長這個角色,我想是在地經營最好的詮釋,一個異鄉子弟來到陌生的城市進而感受它、了解它、喜歡它、進步它,這一切不需要特別的理由,只有滿滿對這個社會的愛。
談到里長任內的政績彷彿觸動了他的開關,侃侃而談社區的改變,包括前鎮河截彎取直的整治、高壓電地下化、增設抽水站防淹水、為救護車動線而更改橋名......等,而這一切其實不需要我的評價,里民用選票肯定了侯澄三的用心。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政績中,有很多缺失都是他自己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來發現問題並主動解決,而非被動受理里民需求。見微知著的觀察力是落腳城市的一大特色,尋找供需機制改善生活品質,侯澄三改變的不只是自己,更改變了鎮榮里居民的生活。
(各界贈送的匾額)
時代不古,人心不可不古
提及前鎮的未來發展,侯澄三也不諱言指出大環境影響人口外流及少子化的現象:60年代前鎮國小一百二十班,每個班級五十多位學生,現在二十多班,一班三十多人。十倍的差距顯現出時代的縮影,以前人口不斷進來,現在又不停地出去了,落腳城市的移轉仍在隨著環境持續變動。侯澄三也表示自從政府禁止拆船業之後生意下滑,實施健保後更是影響巨大,說著國術館的沒落,侯澄三口氣滿是感慨但卻不見一絲挫折,或許是為里民服務二十年,受到里民愛戴以及看到自己為社區的貢獻,「感動」早已成為每天的精神食糧。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侯澄三以這句話作為訪談總結,回想起落腳城市的精神,人在創業之始總會汲汲營營於富貴發財、證明自我,可是要永遠記得別離開用心耕種良田的本質,細心耕耘,長遠收穫。他也再次強調並呼籲年輕世代:萬事起頭難,要吃苦要堅持,用心做一定做得美做得好。
(中山大學USR團隊、工作坊學員與侯澄三夫妻合影)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一起加油 @把愛傳出去
https://www.peopo.org/news/37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