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副刊:幻說《河圖》與《洛書》(二)銀髮游藝

2018/10/31 06:48
2,18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好奇寶寶的公民新聞平台除了自己發新聞外,也轉載商業媒體不刊登的訊息、刊登網友的留言或投書,將一些鮮為人知的訊息廣為傳播。這裡是好奇寶寶副刊『銀髮游藝』專欄。

從2018 幻遊樂解《尊德義》系列文章,我嘗試開始學習做一個稱職的主編和導讀人,該系列系列文章已於今年四月底結束,到現在有半年時間,終於有了新的系列文章三則文章:

副刊:幻說《河圖》與《洛書》(一)銀髮游藝  2018.10.10 06:31

https://www.peopo.org/news/380691

這是第二則,但是因為好奇寶寶老媽最近有事,舊外勞離開,新外勞八天就走,臨時看護挑工,老媽又爆帶狀皰診,我撐著照顧,無暇細細拜讀,無法有心得分享,只能寄望以後補上了。。。

感謝讚美上帝另一次的帶領─換外籍幫手 2018.09.26

https://www.peopo.org/news/379043

南柯一夢退回原點 拍拍屁股外籍看護工走了 2018.09.29 07:10

https://www.peopo.org/news/379637

。。。。。

 

***********************************************************************

 

幻說《河圖》與《洛書》(二) 銀髮游藝

首先,需要認識古人用來觀測一天內時間變動用的日晷。日晷除了查看日影以作為標定時間的功能之外,多數時間人們總是不會提及的認知前提是:東、西、南、北的方位確認;日出東而落西。整年觀察並記錄日出,日落的相對位置,古人必然能覺察出:太陽是遊走在南、北方向的一個區間裡(請參看圖一,a)。而在每天的日出、日落過程中,日影最短的正午則是日行的中間點,對以半夜子時作為一日為起點的古人來說,這個日正當中,同時也是一天的中點。如此一來,一天便是由一個連續的日照白晝,以及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後兩個黑夜所組合而成。陰與陽的概念,筆者臆想,便是由此發端。

照片

進一步來看,將一年裡每一天日中的點連串起來,圭表的功能便顯示出來了。在北半球的黃河流域,圭表因日顯影出現在表柱的北側,日影最長的日子,後來被訂為冬至――北半球的冬季;而日影最短的那一天則訂為夏至――夏季到了。利用這兩個影子端點,便可以在變動的圭表柱影區域內決定中間點的位置,這個點也正是環境景觀激烈轉折的兩個時間區段:由冬至往夏至走時(表柱影子由長變短),氣候由寒冷逐漸變成溫暖――訂為春分,由夏至往冬至走時(影子由短變長),氣候由熱轉涼――訂為秋分。這裡,仍然有不為多數人重視的事實存在,即,在人為的操作中,日照的擴增使圭表柱影縮短,但不能全滅;反之,柱影的增長則有其極限,影外即是日光。因此,全黑或全白的理想狀況並不出現。筆者妄猜,這或許便是古人陰、陽合抱,相生、相成觀念產生的所在。

如此,以日動為陽生的想法作為基礎,將圭表與日晷的太陽運動紀錄合併,開始產生對自然時間生成的哲學解釋。

將數字一至十,如同光照與暗影互動般,區分為陰、陽二性:奇數列定為陽性,偶數列為陰性,而將數字大小視為其變動的趨勢,如此,便能將整個太陽運動狀態,自然寒、暑變化的趨勢大略表達在「河圖」的形象上。

「河圖」的縱軸,代表圭表,也代表方位的北(1)與南(2)。橫軸則是日晷,也是東方(3)及西方(4)的定位。如果只是依靠日晷,單純比較鄰近數日太陽升起的位置,其實並不易察覺該日出位置的變動。因此,從圭表北方的(1)起數,有兩個意義:一是,要先定位人所處的世界中,驅動能產生光照的太陽使其運動背後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陽氣(至少包含了無形的暑氣、光及形體可見的太陽)所作用的範圍,也就是太陽運動的兩個端點;同時,哲學上這也就是先天自然預設太陽運動的極限範圍:表達了形上概念的預設活動區間。此時,人便可以利用這兩端點,決定轉折中點的所在,同時也用來比對自然景觀的變化。二是:就冬季北方的自然景觀來推演,表示世界的起始,處於無生,無作的寂滅狀態:因此陽動,是萬物資生之始,一切生命現象由此漸次繁發。圭表南方的(2)則表示:當太陽抵達此處,陰氣(2)便開是啟動,世界漸漸由繁茂滋長性狀,進入結實、收斂終至休止、寂滅。而這個自然陰、陽氣表現的過程,是逐步累積每日太陽在日晷上顯示它由東方出現(3,同時表陽氣)西方落下(4,同時表陰氣)所形成的。或許,這也反映先民最初的母系社會系統認知:北方為天,也是陰性的本位之所。

實務的觀察下,每日太陽的升起能夠為人所見,並非在聖人哲學概念中所解釋陽氣啟動的子時(夜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也是後來道家修煉者認為人的陽氣啟動時間),而是陰氣逐漸趨向消蝕的寅末(約在清晨五點)之後。正午,是一天中哲學上存在陽氣出現的極點,也是被稱為陽之精--太陽,運動的中點,但是這點卻不是一日暑氣最熱的時候。陽氣所驅動的陽精(太陽)在人世間能被感受到的效應,除了它的移動外便是光與暑氣(熱),而在一天當中,最強的熱感卻是在午後出現;一年中則出現在秋季。由此,數字九(9)代表陽氣作用的極限。這樣,1、3、7、9代表了陽氣的開始運作與增長,由渺不為人知的「幾點」(“幾”讀音同“基”-靈動微妙之時點)啟動,到陽精作用的逐漸增強(由3至7),終至世界大地能感受到的暑熱後,而回歸到陰氣之「幾」。同樣的,2、4、6、8代表類似進程的陰氣轉化,而月亮則成了陰之精。【應用上,易卦解釋中逢8,逢9的變卦概念,或許便來自於此。】

上述在自然虛空,與大地深處中交互運轉的陰、陽之氣,其交會呈現的所在,便是人所處的地界,而唯有能與大自然交通,靈敏有智的聖人能察覺並利用於輔助萬物的存有生滅(古人所說:『參讚天地』)。因此,五(5)數代表一切交會的地界所在(土),也是聖人存有的稱號――人皇的居所;河圖的圖形上,(5)數因此表達了統合太陽在東、西、南、北方所有的變動。而十數(10)則是陰、陽一輪迴,天、地、人完成了完整交通的一個大段落所在(讀者應該注意的是:運轉一年後,太陽並非回歸到原來的位置--以現代知識來說,則是地球沒有回到原位)。所以,以半年為變動的變化趨勢來看,陽氣的啟動是由“天”(1)開始,擴展至到“地”(2),最終輻射至“人”(5)(請參看圖一,b)。

在「河圖」縱軸,象徵圭表北端上的數字(6),因此,也就表示了下半年陰氣運行的終點;南端的數字(7)則是指陽氣運行的頂點。而橫軸的日晷上,東方的(8)表示陰寒之極(通常在清晨之際);西方的(9)則指示陽氣顯極所生的熱暑出現、但此時實是陽氣氣勢轉化衰退,在午後的大地。

「河圖」,因此代表了一個原則性架構的年(陽)曆,以及先哲試圖解釋自然運轉背後的理論機制。在這個架構下,圭表及日晷的精緻操作,可能產生了初階的節氣理論。使得在擁有足夠精確的年度分刻後,結合自然界萬物變化的觀察,便能夠準確的提供民眾農業操作的需要時機(日行的定位)。事實上,《尚書‧堯典》便有許多地方提到自然萬物變化與時節的關係。筆者因此支持近代學者的一種論點,認為在以農業發展為主要的社會,《尚書‧舜典》記載所謂「齊七政」(古代文字“正”,“政”尚未分化;如此,“正”可解釋為定位),指的可能便是整個天文觀測系統的建立,除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行外,其中以設立觀察地點,訂定三個日出與日落的相對參考點(極南,極北與中點)即為核心工作。由此,然後可以標定夏、冬至,定春、秋分,乃至其他對當時農用極為重要的節氣日期。每個新朝代帝王定新都,因此必定任命新的欽天官,建立自己的觀天所(夏、商、周三朝曆法歲首的不同,暗示當時或許已能知道,每年冬至太陽與地球相對位置並不相同)。帝王由是能夠用天時,行天命以統天下。到了周代,根據《國語‧周語》記載,天子每年要作為萬民表率,領百官親自開啟一年春耕。如此看來,掌握天時秘密,在農業為主要經濟命脈的世代,是掌控人間權力的根本啊!但是,這也是自古以來對統領政治的人群的核心要求:興民利,濟萬眾!

而在相關的哲學演繹上,八卦的產生因此也有了可循的脈絡。

雖然日晷與圭表紀錄的都是太陽運動的現象,然而這種運動的結果卻是聯繫著人存世界的種種變化。先哲於是推想推動太陽運動的背後,應該另有難以捉摸的自然力量,所以透過實際觀察,藉由光照成影的現象定名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展示,既可以透過可見有形體:日、月,的運動顯現,也可以透過散放於虛空中,無形但能被萬物感知而起變化:諸如使流動水凝結成冰等的寒、暑變動而彰顯。對人而言,表現在每一天的是晝暖、夜涼;隨著日、月運移,積日成年,於是在夏季感受暑熱,冬季領受嚴寒。哲學上,因此借用日晷表現連續光明溫暖的白晝,用一畫來表示陽氣,而分離於白晝兩側的冷黑夜晚,形象的用相續二短畫表示陰氣,這樣應該是再適合不過的表達方式了。如此,便建立起陰、陽符號。陰、陽的產生,因此是在哲人人為的立針見影(日晷上的針,或者圭表的表柱)下,神思巧想所創造出來的。千年傳頌的「聖人一畫分天地」,不就是非常貼切的描述麼!

透過「河圖」用數字表達陰、陽消長的次序,首先便能利用陰、陽符號表示出四象的意涵。二陽相續,指出陽氣的連續增長(春季);接著,陽氣入陰,表示陽的增長將盡,陰的滋生開始(夏季);然後,陰氣相續,顯現陰氣漸次增長(秋季);最後,陰氣入陽,表明陰盡陽生,一元將復始(冬季)。這個說明指的是氣動變化走過的節氣點,而顯現在大地的現象,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未完待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