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改善城市設計空間 共同打造高齡未來都市

2018/11/18 02:17
2,955次瀏覽 ・ 5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政大之聲記者 徐品蓁、吳曼嘉、蘇靖棠、姜曉彥的專題報導】

想像一下,當你八十歲時,在這座熟悉的城市中,能走得多遠?10月27日,一群穿著橘色背心的年輕人穿梭於民生社區,他們有些人身上穿戴模擬高齡者體驗設備「彭祖包」,有些人乘坐輪椅,在降低行動力與無法挺直腰桿的條件下,眾人的步伐顯得格外沉重。他們手上拿著任務卡,目標為完成購買日常用品、上廁所、搭公車等看似簡單的行動。

這是一場由「城市伙伴計畫」主辦的一日老人體驗活動,80位參與民眾在上午體驗高齡者的日常生活,下午再與伙伴們討論體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其中,輪椅體驗者的一項任務是借廁所,來到便利商店前,卻面臨輪椅無法前進的階梯,體驗者的隊友只好將他揹起,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活動主辦人、為為設計負責人龔紋莎提到,這次的活動主要是希望能喚起大眾的同理心。她說:「今天體驗很多人在講好累、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那都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小時,可是10年、20年、30年之後,它其實會是我們人生中的1年、10年。」龔紋莎認為,如果要透過自己的方式,創造未來想要的環境,應該從模擬和理解中找出構想。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在2019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達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因此,友善高齡者的城市空間設計開始受到重視。共同發起活動的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副總工程司袁如瑩表示:「高齡化是現在台灣各縣市都會面臨的問題,怎麼樣可以讓老人家在他的生活上,在這個我們生活的環境裡面活得更開心,更健康。」而這也是這次活動發想的主要概念。

這次的參與者包含建築系、服裝設計系、社工系、照顧類別的學生和社區組織,讓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能互相交流。龔紋莎解釋:「其實有它必須是能夠更整合不同的思維、邏輯,或者是不同的專業進場一起做的城市設計。」她表示,由不同領域的專業,構成生活中的細節,是街區共創改善城市空間的方式。

78歲的黃秀香已居住在民生社區30年,平時都以助步車輔助步行。她提到,「老人家還沒有站穩,然後沒有抓穩的時候就會跌到,所以巴士我不敢坐。」此外,有些店家門口只有樓梯能進出,也令她十分擔憂。各式各樣的不便利,已成為許多高齡者的生活日常。

而對於規劃友善高齡的空間設計,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系黃富順教授也指出,「我覺得要有綠地的空間啦,有足夠的戶外的座椅跟安全維護。讓高齡者一出來就感覺到環境的安排非常的友善、健康。讓高齡者不要走太遠就能夠椅子可以坐啦。」他認為讓高齡者在社區的生活更有安全感,更能提升生活的舒適度。

活動參與者游子賢分享,在穿上看似普通的彭祖包後所感受到的沉重感,是體驗中令他最印象深刻的事情。他說:「明明沒有走很遠,但是自己會覺得花了大半的力氣在做這件事,反而真的體會到為什麼老人家常常需要坐下來休息呀之類的。」

透過這次的體驗,城市伙伴計畫拉近了不同族群及不同專業領域人士間的關係,在未來,城市設計需要考慮的不只是空間上的設計,也要考慮高齡者的身心靈感受,共同改善高齡化社會問題,帶來友善的未來都市。

台北市松山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