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土地 縣政府、議會應 堅持 扮「青天」
在南投縣內「保管竹林」的權利之爭,能讓墾農與管理者衝突糾紛「百餘年」.....老農說:「還我土地難,難遇”青天”」....所以,縣府、議會不能被「摸頭」,應扮「檢察官」的角色「主動出擊」,追蹤有關之不法、不當,應扮「青天」的角色,揭開內政部與台大林管處是否有「共用面具」,協助墾農爭取應有的權益,以終結「歷史遺恨」「百年糾紛」,還人民公道,對歷史負責。
還我土地 縣政府、議會應 堅持 扮「青天」
在南投縣內「保管竹林」的權利之爭,能讓墾農與管理者衝突糾紛「百餘年」、能讓陳情訴願「不斷」、能讓民意代表發聲「不停」、能讓政府頭痛的案件「接龍」、能讓墾農後代積怨「愈深」、能讓記者的筆墨「持續」、能讓研究生寫成「論文」、能讓……等,堪稱奇蹟;其因在於日本政府欺壓台灣人,侵占農民合法開墾為生的土地。光復後,墾農土地主權未能「認祖歸宗」,而國民政府不敢面對該土地歷史的「DNA」,卻以「敵產」視之,不還地於民,又縱容台大林管處「概括承受」此既得的利益至今,使墾農對政府的希望「失落」,有感於被二次殖民。 台灣被殖民時,日本總督府有計畫性奪取台灣土地資源;而在文化學術霸權部分,對於撥給東京帝大劃入演習林內的「民有地」,則以「權宜之計」冠以保管竹林為名而達變相侵占,當時的墾農在「武士刀」下,敢陳情者常換來死亡、傷殘、羈押等,所以只能無奈、無言以對,就怕「禍從口出」。光復後,墾農鑒於回歸祖國,能消除心中受日本欺負的「遺恨」而陳情不斷,只是國民政府似乎大權在握、利益既得,乃橫行霸道,不鳥你這些小墾農的「冤屈」,不積極處理地方政府機關的各種建言,於是民怨四起,二二八事件終於爆發;又處理上採取強力鎮壓、逮捕等,使民怨再積深。爾後,在「刺刀」陰霾下,人們有受於日本統治下的「冤」,似乎不敢大聲說出來。然而,墾農的怨愈積愈深,在「擋不條」的意志下「前仆後繼」的陳情,只求政府給個公道對歷史負責,並爭回先人應有的土地主權,以告慰先人。 光復後,由於人民陳情不斷,南投縣議會於41年?成專案小組調查,71年縣政府在吳敦議縣長強勢主導下,欲解決此台大林管處與墾農的糾紛;然而在台大「強夠有力」的學術霸權下,似乎無人能左右其不當之為。去年政府終於想通了,欲彌平「歷史遺恨」而惠施德政,頒布全國性的「還我土地實施計畫」政策,雖超嚴格的,但弱勢的墾農仍欣喜萬分,在希望中紛紛提出申請,當中有一老農說:「還我土地難,難遇”青天”」。事後,在眾多申請案件中,僅只有南投縣101件於清代既有業主權的土地符合規定,也是百年來紛爭的案件。然內政部卻以「移花接木、似為心態」、「採信管理單位似偽造文書的解釋」、「做賊喊捉賊」、「行政偏袒、不公」做多次不當的退件,其字眼、用詞均避重就輕,忽略歷史的事實、政府政策,為欠缺「擔當、責任」的用語,又對墾農舉證台大林管處的謊言,不深入了解,令人質疑內政部似乎在「包庇」管理單位~台大林管處,或台大林管處在主導內政部,欲「同流合汙」再度封殺墾農權益。另又對墾農陳情案件常「官僚化」的答非所問,要不就避重就輕,以「似為而為」的唬弄人民,行事處置又常「脫窗」而勞民傷財,複審會議更是有「瑕疵」,欠缺對歷史責任的負責。難道政府的「聞聲救苦」「苦民所苦」是有距離的嗎?僅止於高官言論而不用對歷史負責嗎? 是故,「歷史會記載、證件會說話」,南投縣政府與南投縣議會從光復後,六十年來為墾農爭取此案土地權益不斷;此次「101案件」是事實的認證、真相的大白,然內政部的「皓呆」,已忘了「我是誰」,已無自己正確的主見,仍被台大林管處的謊言矇蔽,仍以一貫伎倆「尚不足」對付墾農,也就是說:不管墾農有多少文件、訴說,內政部就是心不甘、情不願,以一招「尚不足」的功夫,就足以讓墾農「招架不住」。所以,縣府、議會不能被「摸頭」,應扮「檢察官」的角色「主動出擊」,追蹤有關之不法、不當,應扮「青天」的角色,揭開內政部與台大林管處是否有「共用面具」,協助墾農爭取應有的權益,以終結「歷史遺恨」「百年糾紛」,還人民公道,對歷史負責。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