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傳統古早味 僅存的水潤餅老店

嵌入:
文字-A A +A

白色的麵團在炙熱烤盤上持續翻烤,泛出的古銅色斑點同時散出陣陣肉桂香。新竹傳統的水潤餅,在楊水龍的自家後院,靠著紮實的嚼勁口感,五十年來征服了新竹人的胃,也從新竹幾十家餅店,做到現在成為碩果僅存的老店。

水潤餅師傅楊水龍說他從國中畢業,民國六十三年,就開始在家裡幫忙一直到現在,並表示水潤餅由於單價比較便宜,利潤比較少就比較沒有人要做。找外面員工來做比較麻煩,不是來就馬上會,都要學一段時間才會,就像以前跟著師父學一樣。

 

楊家同心協力 活絡簡陋工作室

攪拌器在工作室裡持續運轉,屋內被麵粉鋪滿了每一個角落,雖然工作室佈置簡陋,但一家人同心協力跟上機器的速度。

老師傅笑著說:「全家一起做事,自己女兒做比較不會摸魚。」他純真的笑聲使得整間屋子活絡了起來,在工作中家人間時不時的鬥嘴談笑,也讓水潤餅更添了幾分溫暖。

楊水龍的妻子洪麗雲在回答問題時有點牛頭不對馬尾的說:「就分配工作,誰哪個部門。全家大家一起做。」

她的女兒楊佳諭馬上回嘴:「妳真的很優秀,人家在講什麼妳在講什麼。」

 

「水潤餅」名自楊家第一代 工作精神延續三代

又被稱作平安餅的水潤餅,是由早期城隍爺出巡時,掛在七爺八爺身上的繼光餅改良而來,因為外觀看起來像小孩子的皮膚一樣粉嫩,楊水龍的父親將其取名為水潤餅。從楊家第一代開始,他們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工作態度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第三代也從幼稚園開始,加入了製作水潤餅的行列,並希望改進水潤餅的製作流程。

水潤餅第三代傳人楊佳諭說因為人力不夠,所以請人不划算,只能改成機械化,機械化就要看哪一些流程可以改。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把可以改機械化的部分改一下,這樣流程會比較快速然後輕鬆一點減少負擔。

靠著相互的陪伴以及對傳統的堅持,楊水龍一家縱使在各式零食早已充斥的當今,也要將這古早味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持續的傳承下去。

 

淡江新聞 林博原 吳慕珩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9.10.20

淡江大傳

加入時間: 2009.10.20
811則報導
811則影音
55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13

老舊醫院的重生 三峽青年的蛻變

2023-05-30
瀏覽:
2,372
推:
3
回應:
0
3:15

五代造船廠 謝家造船王國

2023-05-30
瀏覽:
1,285
推:
1
回應:
0
3:04

親近茶葉文化 體驗休閒環境教育

2023-05-23
瀏覽:
2,507
推:
4
回應:
0
4:10

目目陪伴身障者 以靈魂之窗連結世界

2023-05-23
瀏覽:
2,088
推:
3
回應:
0
2:45

翻玩阿嬤的茄芷袋

2023-05-16
瀏覽:
3,259
推:
3
回應:
0
3:23

橘子園孕育拔河夢 猛瑪象放眼世界盃

2023-05-16
瀏覽:
3,468
推:
1
回應:
0
3:23

復育的突破 櫻花鉤吻鮭回歸司界蘭溪

2023-05-09
瀏覽:
5,214
推:
3
回應:
0
2:59

延續百年傳統 大甲媽遶境

2023-05-09
瀏覽:
4,625
推:
0
回應:
0
3:41

時代壓力帶來的改變-心理假

2023-05-02
瀏覽:
4,225
推:
54
回應:
0
3:38

巧手折成環保杯-巧折杯

2023-05-02
瀏覽:
4,479
推:
4
回應:
0

新竹傳統古早味 僅存的水潤餅老店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9,313篇報導,共12,3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9,313篇報導

12,3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