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要做個案的眼睛、手和腳。」吳意晴有感而發地說。
被失智個案捏、咒罵、吐口水
民國95年踏入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這行,翻開隨身筆記本,紀錄著每位服務過的個案,從何日開始,何日結案,最初只有4個,現在一個月做十幾位,其中最久的個案A,自民國98年開始迄今,當時A雖行動不便,但還不用包尿布,每次去服務還會對她講感謝的話,A今年90歲,因為失智整個性情大變,觸碰、移動身體時會痛,被抱時會捏她,甚至朝她吐口水,說她打人、虐待,咒罵她不得好死之類的話。吳意晴無奈地表示,當下心裡一定是不舒服的,不過還是要忍下來。
家屬有憂鬱症成照服員殺手
照服員的挑戰不只在個案,還要關照家屬,有位「歹剃頭」的個案B,在她接手前已經換過12個照服員,沒人願意去,單位只好派她出馬,B的主要照顧者是女兒,患有憂鬱症,第一次去就要求她該如何做,她都一一記下,沒想到下一周再去,她竟表示不滿意,重新再吩咐不同的方式,就這樣不斷地推翻上一次的要求,家裡東西習慣亂丟也要求她整理,難怪之前照服員都被打敗,連外勞也都不肯來。吳意晴做了一年,對這種雞蛋裡挑骨頭的行為也累了,才向督導提出換人的請求。
回想開始服務初期,督導每帶她看一個新的個案,她當天晚就失眠,因為只是先初步知道地址、了解個案年紀和身心狀況,其他完全不知,到底去工作時會遇到甚麼情況? 家屬的態度會是怎樣?該怎麼應對處理?一直想著這樣的事而無法入睡,經過好幾年,才慢慢學會用平常心看待,不會再這麼緊張、不安,反正,就是在自己的專業訓練基礎上,盡量配合家屬的要求,讓個案獲得最舒適的服務。
處處為個案著想和家屬變朋友
像個案C,年輕時遭遇嚴重車禍,已經臥床廿幾年,唯一照顧者是母親,已近八十歲,她去服務之前C不曾洗過頭,都是用擦的,但她覺得用洗的會比較舒服,就開始這麼做,也主動幫他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看到C肌肉沒有力氣,連坐著都有困難,就慢慢訓練讓他坐久一點,鼓勵他擺動手做運動,C能自己做的事如洗臉、刷牙就讓他自己來。有次C的母親問她是否會理髮?她明白C出門很不方便,便應允讓她試看看,於是也開始包辦理髮工作。處處為個案著想,也讓她很容易就和家屬建立友善關係。
個案C長年臥床,無法到浴室洗澡,之前頭都是用擦的,吳意晴接手後改成用洗的,希望讓C比較舒服
吳意晴原本從事成衣加工,因為家庭經濟壓力想換工作,那時看到報紙在徵照顧服務員,被一個月五、六萬的月薪吸引,就報名參加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只是結訓後到養護院上班才三天,她就打退堂鼓,因為那時老么還在讀小學,早上7:30前要到院上班,加上家裡到院方的車程時間,實在無法兼顧孩子,後來社區照顧關懷協會(簡稱社照會)來電詢問她是否願意做居家服務,就這樣成為社照會的一員。
細心、耐心讓她成為最佳照服員
為了多賺點錢,她身兼數職,幫忙先生做生意,做居家服務,晚上還去醫院做看護,被社照會的幹部知道後阻止她兼職,主要是怕影響白天工作的精神和體力,也顧慮去醫院受到感染的風險,她後來便轉為全職照服員,而她細心、耐心、體貼個案的特質,也確實非常適合這個職業。
讓個案跟老人羶說bye-bye
老人家因為動作退化,身體有些地方洗不乾淨,尤其是年紀大的男性,頭皮和後背較會出油,久了體味變重,就有所謂老人羶(hiàn,臊、腥。動物的體臭味),有些個案怕冷不願意洗頭,她都盡量設法鼓勵他們,並且做好保暖措施,就是要讓他們全身都乾乾淨淨。像失智且無法行動的個案E,竟然被家屬安置在三樓,遇到要就醫時,得二人合作從三樓將E背下,對她來說真的是一種負擔,問家屬為何不安置在一樓?理由是有味道,不想親友來家時聞到。個案D在她第一次去時便問她:「我身軀是毋是有老人羶?」她叫D放心,有她來做絕對不會讓他有老人羶。
盡心盡力陪伴個案和家屬的人間菩薩
從新手到資深,吳意晴的體認是,上課時老師講的是大致參考,真的在第一線工作時,遇到的每個個案都不同,要有開放的心才能變通。十三年了,弱勢的個案總有著悲慘的故事,而家屬在長期照顧的負荷下,有人對個案動怒責罵,有的卻始終溫柔以對,也讓她看盡人間百態,最深切的感想是-人生就是這樣,沒甚麼好計較的,和誰有緣、遇到誰,就盡力去做;在個案與其家庭的人生黑暗期,盡心盡力地陪伴,像吳意晴這樣的照服員,無疑是人間菩薩。
居家服務申請辦法請上長照所網站【長期照顧服務資源】項目瀏覽
https://ltc.ilshb.gov.tw/ 宜蘭縣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