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全球化 多元族群磨合
NS.音樂聲、歡呼聲、唱歌聲、講話聲
標一: 在地全球化 多元族群磨合
許多印尼勞工在台北車站外舉辦盛大的造勢活動,慶祝即將在4月17號舉行的印尼總統大選,大聲唱著熟悉的音樂,用母語歡呼競選口號,讓在外地打拼的勞工也能感受家鄉競選的氣氛。
根據勞動部統計,至一百零七年底,在台外籍勞工人數達七十萬人,以印尼人口為最大宗,從事家庭看護的勞工,會在家鄉先接受專業訓練,9個月前從印尼來台的阿蒂,就因此受到影響。
印尼籍家庭看護 阿蒂:「九千多,這個月我在那邊有洗澡啦、睡覺,那麼做飯全部在印尼的地方嘛,我沒有錢,所以我出 來台灣,會一定要給他錢」
標二: 政策開放三十年 移工處境漸佳
1980年代,台灣面臨經濟轉型,企業要求政府成立法規以合法引進移工,1992年通過的《就業服務法》規定了雇用勞工的條件及工作類型。2015年法規新增移工事前專業訓練的相關規定,最多能讓外籍勞工在台工作年限延長至十四年,勞基法也規定外籍移工的基本薪資須達22000元,假期日數也改成雇主與勞工相互協商。
台灣人對於外籍勞工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甚至許多地方發展出各別的文化,如台北車站旁的小印尼街。中和也會舉辦潑水節,讓泰國、緬甸的移工即使在台灣也能慶祝到家鄉的節日。
緬甸移工後代 陳奕玲:「就有潑水節的活動我們就會一起參加,應該就像你剛剛講的,也是要讓我們感受到那個,就是雖然在台灣,就是台灣土生土長,但是也是一定要有,他們知道一些他們家鄉的習俗,文化習俗也想讓我們感受到。」
標三:三千公里的台灣夢 移工的心聲
2011年上映的麵包情人,是一部描述肩負家庭生計的菲律賓移工來台找工作的紀錄片,反映在生活壓力下的疲憊,與身在異地的思念之情,許多來台灣工作的移工每天辛苦工作,甚至捨不得花錢在休閒娛樂,為的就是讓遠在家鄉的親人能夠有個更好的未來。
印尼籍家庭看護 阿蒂:「我不怕勞不怕辛苦,全部都不怕,是老闆全部在這裡給我好好的,我都okay啦,沒有問題。(你心裡有沒有想著叫妳女兒到台灣來這樣照顧老人)不要啦,浪費錢。」
外籍勞工逐漸融入台灣社會中,他們不僅僅是受雇用的員工,更是社會進步默默的推手,成為外出打拼的人堅強的後盾。
採訪撰稿 金祖仁
攝影剪輯 呂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