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找材料 讓手做烘焙更方便
【記者應怡冰、葉曼庭/台北市報導】同為烘焙愛好者的陳鉅儒與劉羽恩,曾在製作甜點的過程中頗受「找材料」之苦:抵達離家最近的烘焙材料行,需要坐三十分鐘的車;扛著五六公斤的麵粉、奶油,再去下一家材料行,才能買齊所有的東西。為了翻轉這一現況,去年六月,他們成立了「烘焙找材料」,一家專賣烘焙原材料與器具的網路商城。
烘焙加網路 情侶攜手創業
「如果你不想錄取一個全心奉獻的人才,請不要點開這封信。」這是陳鉅儒曾在求職信上寫的霸氣標題。陳鉅儒笑著說,自己會去猜測公司老闆的郵箱並直接寄給他們求職信。這份真誠勇敢的態度替他敲開了許多大公司的門。「面試的時候發現這些大公司的環境與我想象的不一樣,我希望可以找一份讓我變得更強的工作。」因此,陳鉅儒放棄了大公司的機會,成為一間新創公司的第一位員工,讓自己有機會接觸各類工作,全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技能。輔大餐旅科系出身的他,面對網路行銷的工作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也幫助公司營業額短期內衝破千萬。這給了陳鉅儒莫大的鼓勵,並讓他產生了創業的念頭。
與此同時,陳鉅儒的大學同學兼女朋友劉羽恩,大學時期便擔任烘焙課助教,畢業後一邊擔任烘焙講師,一邊在網路上開甜點店,甚至接下某立委辦公室「每月里長蛋糕」的訂單。當男友提出一起創業的想法時,劉羽恩馬上表示支持。「一直做甜點的話,很難去改變什麼,只是讓大家覺得好吃而已。」因此兩人開始思索新的創業的題目。
劉羽恩在擔任烘焙講師時,常聽學員抱怨回家很難有機會練習,原因無非是因為線下烘焙行不好找,且種類不齊全,她才發現,這原來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劉羽恩與陳鉅儒便想:餐旅專業出身的我們,何不以自己的專長做延伸切入市場,讓烘焙愛好者能更方便地獲得烘焙原材料和器具呢?劉羽恩的烘焙專才加上陳鉅儒的網路能力,讓他們信心滿滿地開啟了創業之路。
「店長陳」陳鉅儒與「副店劉」劉羽恩。攝影/葉曼庭
連吃閉門羹 創業開頭難
陳鉅儒與劉羽恩發現,台灣的烘焙愛好者習慣照著國外的食譜做烘焙,台灣的器具往往較難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烘焙找材料」立足於經銷國外優質的產品。此外,官網推出的商品都經由烘焙老師專業把關並且三天快速出貨,商品三十天退換貨服務也堪稱業界最長。
當陳鉅儒與劉羽恩花了三個月興致勃勃地學習將網站架設好後,卻接連多日都沒有迎來一個客人。他們一度以為網站壞掉,甚至自己嘗試下單,才發現網站並沒有出現問題。他們開始在臉書上的各類粉絲專頁中投放廣告,卻成效甚微。
艱難地運營了半年後,陳鉅儒與劉羽恩申請加入全台灣最大的創業加速器Appworks,並幸運地成為了第16屆學員。Appworks為學員們提供共同工作空間,不同的團隊可以互相幫忙與交流經驗。同時,Appworks的導師團隊和龐大的校友群,也給予了學員們強大的支持。
「烘焙找材料」錄取全台灣最大的創業加速器Appworks。 圖片提供/烘焙找材料
於是陳鉅儒與劉羽恩去虛心請教了導師及校友。幾番求教後,創業界的前輩們認為這次的失敗出於消費者對「烘焙找材料」的不信任感。「我們粉專只有三五十個贊,我們的產品也介紹得不完整。最致命的是,我們只是在賣我們認為好的產品,卻沒有去了解我們的消費者究竟需要什麼。」陳鉅儒說。
「消費者在哪兒,你們就要在哪兒。」前輩的一句話徹底打醒陳鉅儒與劉羽恩。他們發現,烘焙愛好者常在Facebook上的私密社團中活躍,喜歡在裡面分享與聊天。因此,他們不再急於販售產品,而是將「烘焙找材料」的初階段重心放在經營社群上。
一般性的烘焙社團只是一個單純分享的平台,「烘焙找材料」的亮點在於烘焙的專業知識以及許多關於如何挑選器具的實用文章。劉羽恩說:「我們也會私訊其他烘焙社團中比較活躍的人,問他們認為這個社團有哪裡需要改進。我們就會把聽到的缺點轉化為我們的優點。」大範圍的詢問得到的結論是,烘焙愛好者們不喜歡一個社團內既有分享又有買賣。而這也是「烘焙找材料」分為「購物社」和「粉絲俱樂部」兩個不同社團的原因。
長達半年精心經營社團沒有收入的日子裡,陳鉅儒與劉羽恩每天早上只吃一顆雞蛋和一杯豆漿,中午兩人合吃一份便當。陳鉅儒說:「我們拿出的初始資金只有那麼多,如果我們早一點花完,公司就會早一天滅亡。」也就是在這辛苦的半年裡,「烘焙找材料」的粉絲慢慢累積到了四萬人,成為台灣成長速度最快的烘焙社團。
而為了取得原物料和器具的經銷權,陳鉅儒與劉羽恩在創業初期吃了很多閉門羹。許多傳統廠商一開始堅持要有實體店面,並誤以為「烘焙找材料」只是蝦皮上的賣家,並不願意直接向他們提供貨品。陳鉅儒說:「但是等到我們社群有了一定的人數基礎以後,以前不理會我們的廠商都主動找上門了。」甚至有許多廠家願意讓「烘焙找材料」成為網路上的獨家代理。
陳鉅儒與劉羽恩在Appworks的留言墻上寫下對「烘焙找材料」的期許。攝影/葉曼庭
商品嚴格把關 立足烘焙熱心公益
「社團人數達到一定階段以後,突然有一天就有人來問說,你們一直在分享烘焙和挑選器具的知識,那你們自己有在賣嗎?」陳鉅儒說,這時候他們才等來了銷售的時機,擁有了第一批客人。
隨著規模的擴大,「烘焙找材料」對烘焙器具和原材料的嚴格把關卻絲毫不減。第一步,「選品部門」會持續在網上或書中搜尋國內外好用的商品,進行篩選後便訂購樣品;第二步,將樣品交給「烘焙找材料」聘任的由三到五人專業團隊進行試用,團隊中包括甜點店店主以及業界的烘焙老師;第三步,根據社團中的分享和留言,找出對這項商品感興趣的成員,邀請他們進行試用;最後,當商品進入到正式販賣階段後,若負評數超過一定程度,便會將此項商品進行下架。
陳鉅儒充滿自信地說:「時間拉長來看,我們在網路上販售的商品都會是好產品,都是經過多層把關和時間考驗的。」在選品階段,陳鉅儒與劉羽恩都要求與廠商見面,一旦他們認為這家廠商的理念不在於產品層面而過多關注毛利,便不會考慮開啟合作。
將販售商品的部分獨立成為一個單獨的社團後,陳鉅儒與劉羽恩對「粉絲俱樂部」的經營依然沒有鬆懈。除了烘焙愛好者們自發的分享外,陳鉅儒與劉羽恩採用了專欄的形式與成員緊密互動。每週定期與社團成員分享創業故事、烘焙筆記等。
「烘焙找材料」也在盡自己所能,立足烘焙做公益。除了免費給台中一個啟能中心提供必需的烘焙設備,讓他們能更全心全意地教導智能障礙青少年具備謀生的技能之外,也與大學的烘焙社合作,用成本價販售給他們原物料與烘焙器具。
創業貴在「復仇心」 期待開發自有商品
辭職創業不被親朋好友理解,創業初期因規模小遭到供貨商的冷嘲熱諷……好勝的陳鉅儒笑著說:「創業需要有復仇的動力啦,就是想要證明自己可以做到。」攜手創業後,陳鉅儒與劉羽恩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事業中,「我們約會去大安森林公園,結果到了以後還是在討論工作。」
除了用網路漸漸改變烘焙愛好者的採購習慣,陳鉅儒與劉羽恩也希望台灣的餐飲行業可以重視網路的力量。陳鉅儒說,網路業的零售產值在台灣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巨大的機會就擺在餐飲人的面前。
在大學班導師的邀請下,陳鉅儒與劉羽恩接下了輔大餐旅系創新創業課程的導師,帶領兩組學員實地參訪公司,在學弟妹的心中灑下翻轉餐飲行業的種子。「想過要在餐旅行業發展,但感覺現在相關福利不完善。也是想藉由學長姐的成功經驗,來知道一些我們未來可以發展的趨向。」輔大餐旅系三年級的戴誠賢說,參訪結束以後感受到了網路的力量,平時為了做烘焙,光是在路上就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烘焙找材料」讓他覺得,仿佛商品就陳列在他家後院。
未來,「烘焙找材料」希望可以開發出自有商品線並進軍國際市場。陳鉅儒的雙眼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們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計劃,但這件事情發生前一定會有它的征兆。」
採訪側記
同為輔大人且年紀相仿,讓我們很快與這對創業情侶拉近了距離。劉羽恩說雖然在一起六年,一開始一起工作卻還是有種水火難容的感覺,無論什麼事都可以吵架。但慢慢磨合下來,兩人越來越清楚對方的底線,也找到了彼此間的平衡。
延伸閱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