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Works惠我良多
ㄇ
這是Jamie老大的生日派對,衣著主題是台灣。
大家對於台灣兩個字有不同的解讀,草根派的腦中浮現的是怎麼樣才是台客,怎麼樣才是台灣的傳統文化。另外一派的裝扮就會是中華民國,會在身體上穿上或是裝飾上跟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有關的文化。
我看到這個主題,想到的則是Jamie在四月份就任台灣大哥大的總經理,或許這才是Party主辦人的幕僚們心中的答案。所以我們決定使用台灣的角頭大哥大作為衣著主體。
這邊特別提到他,除了沾沾光之外,也想提一下他的發展,從被育成加速的團隊公司的角度。
當年開始知道他,是在一門STB在陽明大學的課程。那時候要繳交計畫報告書,上班族的周末,想說拎著筆電到圖書館應該就可以很專心的工作。打開電腦,想要查詢甚麼是創業,募資計畫書。結果所有的Google連結都連到他的部落格。一篇篇看完看得欲罷不能。等到圖書館準備關門了,我的報告書一個字也沒打完。倒是把整個部落格都掃完。除了佩服自己的中文閱讀能力之外,報告書的事情就在想辦法。
之後,看到它們在招募新的團隊,沒有多想就送出了申請書。
幾個創業的思想,其實都是在育成的階段根深蒂固的植入在腦海中。像是需求為先,像是循環圖(Build Measure and Learned),更重要是的是加入之後一大群的同儕創業者社群,讓我遇到困難時可以提出討論,看著別人的問題時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做法。
而醫療領域的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2011年,陳良基科技部長還沒有上任之前,醫療器材創新這件事情還停留在募資與構思階段,還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接受臨床需求最直接的考驗。
甚麼是最直接的考驗呢?就是當客戶預計要花上五十萬一百萬來購買你的產品,對於細節要求的嚴苛程度,瞬間就會翻了好幾倍。這時候,能在殘酷舞台上生存下來的,就會是客戶需要的產品。
喔,我提這個幹甚麼呢?
這回到了醫材創新的兩個門派,一個是從不斷的探索需求,花上約95%的心力在探索,最後在花時間把產品做出來。
認知需求這件事情總是是對的,只是驗證的方法有很多種,不斷的跟臨床討論學習是一個方法。中間也很多商機,現有的醫療器材品項一千四百多種,以成產品的就是既有的需求,以此出發優化改善,也是個很不錯的領域。
但若是要創新,一直拜訪客戶觀察客戶會有個潛在的盲點,那就是客戶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甚麼。或者是她們的想法與實際上的需求可能會有落差,於是產生了第二種方式,也就是網路產業的黃金標準,打帶跑。不斷的疊代產出產品量測改善的方式,讓產品的功能趨於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方法本身沒有對錯,或全對全錯,在適當的子領域應用對的方法論,才能有好的成效。
而市場的佔有率或是營收,就是資本主義下用金錢投票後的成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