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雅婷、蔡雯如/台北市報導】「角落其實是在媒合人,讓大家看見自己的希望。人要有希望,才有往前走、生存的動力。」連美滿身為角落咖啡劇場的創辦人,致力於推廣無障礙理念,她設立了一處讓身心障礙者能夠友善就業的環境,藉由戲劇演出,以及製作咖啡、餐點,使身障者能夠燦爛的活在角落,並坦然地面對社會大眾。
意識刻板印象 創立角落的起源
連美滿,在教育職場工作多年,先後在幼兒園、教養院教書,在教書期間接觸到身心障礙孩子,並帶領孩子演出戲劇,之後參與了多場社會運動,從中體認到大眾對待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
為了提供身障者一個友善的工作場域,也為了提倡無障礙的理念,連美滿於一九九七年成立角落劇團,並在隔年設立角落咖啡劇場,「我本來的概念是人生就是劇場,你在看戲人家也在看你,所以咖啡劇場第一它是店名,第二也是在告訴你,這就是生命舞台。」她想讓身障者脫離障礙的標籤,實現自我生命價值。
連美滿希望打造一個人人平等的角落。 攝影/蔡雯如
決定成立角落咖啡劇場時,連美滿聯絡了啟智學校的老師,詢問將要畢業的學生是否可以來到店內工作,於是學校老師推薦了適合的學生,讓他們來到角落咖啡劇場面試。然而,當時受到一些家長的不信任,他們看到工作環境中有著瓦斯、廚具等危險用品,就馬上將孩子帶離,「他們覺得危險,這是保護同時也是放棄,他們不相信孩子能夠做到。」
實際操作 研擬出教導方法
連美滿表示,一開始會訓練新來的夥伴從事咖啡廳的工作項目,先從外場著手,再教導內場的咖啡、甜點等產品如何製作。她為教育背景出身,所以起初對於咖啡的沖泡方法一無所知,她只得一邊向友人學習,一邊教導夥伴製作技巧,直到有人熟練之後,再交由已學會者指導他人。
連美滿說明,教導夥伴時,主要以實際的操作演練示範,發現問題之後再做調整,逐漸發展出一套標準化的方式。舉例來說,在倒水給客人的時候,由於身心障礙者的數與量的概念有所差距,倒的水量便各不相同,因此連美滿便使用同一款杯子,指導他們,只要將水倒到把手的位置即可。
技藝課程 提升溝通能力
等到咖啡廳營運上軌道之後,連美滿接著訓練夥伴戲劇方面的表演技藝。她為了凝聚夥伴之間的關係,一方面也是為了推廣角落咖啡劇場的知名度,帶領夥伴到公園舉辦小活動,並將咖啡、餅乾等產品一同帶去。在公園內,她引領著夥伴演出小短劇,亦或是與民眾互動。
之後,連美滿徵求藝術課程的老師,希望能夠提升夥伴的表演技藝,以及語言溝通的能力,「只是不好找,因為大家都會覺得自己沒有背景。」但是,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台藝大的學生,再結識了導演。
結合連美滿從前在劇場的經驗,角落從而有了戲劇課、肢體課、英文課等課程。劇本部分,則是由導演、編劇與角落夥伴一同討論,像是在安排劇中角色時,便會詢問夥伴的志向是什麼,再安排人擔任偵探、廚師等等角色。
角落夥伴於二〇〇四年上演的戲劇 — — 我們的戲即將上演。 圖片提供/角落咖啡劇場
透過課程以及接連的練習,角落夥伴提升了表演能力,不只在店內演出,也會受邀至其他活動或者場地進行公演。
改變自身 尊嚴生存
朱力是一名英國人,原本因為進修中文而來到台灣,後來任職於雜誌社,有空時便來到角落咖啡劇場教導英文課。由於角落夥伴以前沒有學習英文的經驗,所以他便從發音開始教起,一邊教導,一邊觀察他們的需求編寫教材。
朱力說明,他會盡量避免文法的變化,他認為他們比較難以掌握,所以盡所能及地讓他們學到可以用得上的詞句。他相當看重角落夥伴對於數字的表達,「因為他們要在工作上用英文,比方説客人進來,要問客人:『請問你們幾個人?要做幾號桌?要幾杯茶?』等等,都是要用數字。」
朱力站在角落夥伴的立場思考,如何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教導英文。 攝影/蔡雯如
他表示,來到角落咖啡劇場之後,認識到各式各樣的人,並且了解到身心障礙者的景況,看到了他們在此處的成長,「他們會做具體的事情,不同程度的、或多或少的工作。他們有的好像以前被寵壞,甚至變懶,但是這裡要求要做事情,我也覺得這樣比較有尊嚴。」
展望未來 角落的延續
角落咖啡劇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時間。目前由於場地搬遷的關係,新地址尚在做修整,預計明年才會做正式的開幕。
對於未來,連美滿表示,就算只剩下一位夥伴,角落咖啡劇場仍會繼續做下去,「我提供一個環境,希望這個環境讓願意進來的人,他們到這個地方,他們可以看到自己,不管是自己正面還是負面。」她期許來到角落的身心障礙者或者是社會大眾,能夠發現不同的視野。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中,角落的創辦人連美滿與我們分享了她的理念,以及角落發生的大小事,很可惜的是,因為角落剛搬遷,內部還在進行整修,無法親眼見到角落夥伴作業的場面,只能從照片以及採訪內容中想像。而剛開始對朱力引發好奇感,他身在角落有些醒目,卻又意外的和諧,與他對談時,會發現他是一位很有想法又很熱心的人,讓我對於這次採訪留下深刻的印象。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