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下海重現漁村文化-傳統手叉網撈捕魚苗
耆老下海重現漁村文化-傳統手叉網撈捕魚苗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
-
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發展協會,為了傳承早期社區居民海邊撈捕虱目魚苗〈屏東地區稱為海草魚〉之交易時之獨特之數虱目魚苗方法,於98年10月舉行了一項文化傳承活動,社區居民非常踴躍的參與活動,勾起社區長者數十年前生活記憶。
早期虱目魚苗無法以人工孵育時,全部靠天然捕撈,主要產地為台東、屏東、高雄至嘉義、宜蘭、花蓮等縣沿岸海邊,四月至六月為盛期,每年清明前後。
楓港居民常利用農忙後在海邊撈捕虱目魚苗,來補充家中收入!撈捕時有的是父子檔,也有的夫妻或兄弟檔,有的乘著竹筏,也有使用傳統手叉網方式!
---
虱目魚簡介
虱目魚 (Savalon)在台灣飼養的時間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是一種遍布於全世界熱帶與亞熱帶的水域,也是對鹹度皆可適應的魚種。另一種顯著的特色是非常怕冷,除非有特殊照顧,否則不適宜飼養。虱目魚苗自繁殖時,大多產卵於距海邊20至30公里的水域,因此漁民大都利用舢板出海捕撈虱目魚苗。迄至民國73年始由林烈堂漁友,以其飼養十多年的虱目魚繁殖出魚苗,故在民國76年以後,乃逐漸由人工繁殖虱目魚苗,取代天然魚苗,目前年產人工魚苗達3至4億尾。
--
虱目魚撈補方式
漁人所使用捕苗的工具方法包括:手叉網、小型曳網、定置網及手抄網等,其中又以手叉網, 最為簡單、易於操作。手叉網係使用直徑約 10 分公、長 3 公尺之麻竹兩支,在各 50 公分處交叉固定,於長的一方以 250 公分之網布縫合呈畚箕網,底部置直徑 15 公分, 長 20 公分之集魚筒,網口邊緣加鉛粒保持網口張開, 使用人雙手持竿,開口朝前,藉竹竿的浮力,在海中徐徐向前推行,魚苗順流水進入漁網,經過一段距離,將集魚筒中所集得的魚苗倒出,若係漲潮或水深地點,則需備救生圈,以游泳方式推行,此法在台東及屏東、高雄十分常見。
小型曳網使用小船或漁筏拖曳;手抄網利用虱目魚苗的趨光性,以水下集魚燈,吸引魚苗趨近,以手網撈捕。 定置網固定在河口或潮差大的海區,海水漲落流動,魚苗進入網中。
--------
音像紀錄/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屏南區社區大學
http://www.pscc.org.tw/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