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褪下商業媒體濾鏡看見社會失衡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文字-A A +A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青年普遍缺乏對公共議題的關心。媒體產業理應是將社會議題呈現給大眾的最前線,但低落的媒體素質、未經查證的即時新聞以及報導背後藏不住的政黨色彩,啃食了青年對媒體的信任。然而台灣社會現今的新聞自由,奠基於須多資深媒體人的連署、抗議,犧牲了無數為新聞真相遭受迫害的前線記者。我們豈能放任商業媒體恣意妄為,讓前人的心血如泡沫般化為烏有?

媒體典範轉移,台灣缺乏獨立報導

本次師大社教系邀請到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先生舉辦講座。在講座中,何先生提及在商業媒體疾速發展下,惡性的經濟競爭導致新聞內容品質參差不齊。新聞的公信力逐年下降、媒體產業急速崩解。年輕人不再透過媒體瞭解公共議題,間接導致了青年對社會議題的漠視與冷感。針對這樣的現狀,何先生認為台灣媒體過度商業化,因此以募款為生的新興媒體-報導者乘著這股逆勢,堅持不帶政治色彩、不依賴財團廣告,形成媒體界難能可貴的獨立清流。新聞工作者必須運用自己的專業搭建產業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發揮「第四權」的功能。致力於督促國內外各產業的進步,同時解決各產業面臨之困境。唯有未經財團進入的純淨媒體能擁有最清澈的雙眼,以最公正的立場為人民檢核社會上的不公不正,但在台灣社會中,獨立媒體仍是極少數。

讓有才華的筆從點閱率中解放

在報導者的文章中,我們看不到點閱數,更沒有KPI的業務壓力。每一個特約記者都能針對想鑽研的議題自由的分配深入了調查的時間。獨立的運作方式也讓記者們能自己發掘值得深入報導的議題,不再被政黨、財團的意識形態左右,進而不被侷限的找出過去被商業媒體屏蔽的事實。

報導者的未來

秉持著不擁有、不干預、不回收的三大理念,報導者無私的分享調查報告、秉持著中立視角持續推出獨到的評論見解;用無汙染的觀點,為台灣汙濁的媒體界注入活水,重新燃起希望與生機。

「要怎麼吸引所有青年對大眾議題的注意?」在講座的最後Qa時間,同學向何先生問道。「大眾媒體的時代已經過去,報導者不用粗俗浮濫的內容去吸引閱讀者,而是專注於深度報導,追查事實真相,用結構性的角度重新思考社會個案背後龐大的環境問題『是什麼讓他犯了罪?』」並不是每個青年都對公共議題感興趣,討好每一位讀者的文章也無法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分眾的策略讓公共議題吸引到一群死忠的「鐵粉」,促使他們對社會現象產生好奇,在瞭解的過程中產生同理心,進一步的產生益於社會的行動。報導者讓對公共議題感興趣的青年能掌握到正確、專業、完整的報導資料。並逐步帶領台灣媒體向更純淨的方向邁進、憶起新聞媒體良善的初衷。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9.11.11

林宜昕

加入時間: 2019.11.11
6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45

致力於消除產學落差-種子人才培訓計畫

2020-04-29
瀏覽:
2,390
推:
31
回應:
0

旗袍與和服齊放的時代-日治時期

2020-01-01
瀏覽:
5,157
推:
2
回應:
0

為教育建立溝通的橋樑:MOI在做什麽?

2019-11-20
瀏覽:
4,770
推:
36
回應:
0

報導者:褪下商業媒體濾鏡看見社會失衡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925篇報導,共13,1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925篇報導

13,1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