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旗袍與和服齊放的時代-日治時期

2020/01/01 21:47
5,224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記者 /林宜昕報導

 

我們都知道日治時期的大稻城有多麼繁華熱鬧,街道上時時穿梭著人龍,大稻城成了時尚之都。在日本統治之初,政府對台灣以及下方面文化的兼容並蓄讓台灣街道上交雜著不同風格的衣著時尚。

中西合璧,兼容並序

西方文化當時第一次進入台灣,促使了台灣人剪下了從小留到大的烏溜長辮子,穿上了筆挺的西裝。日本政府當然也帶入的濃厚的日式文化。讓台灣的婦女人家穿上了和服。在街道上處處可以看見ㄧ家人,爸爸穿著西式軍服,媽媽穿著滾金邊的日式旗袍,小孩子穿著小學制服的逗趣模樣。

威權統治下的衣著規範

在內地延長主義時,日本人仍允許台灣人穿著中國衣物,但來到皇民化運動時期,日本文化成了唯一被允許的衣著指標。當時的青年被強迫剪下長髮,學生必需穿著乾淨利落的黑色制服象征紀律與嚴謹。女性則被強迫著浴衣。

中華女性的經典衣著-旗袍與浴衣交織出的全新風情

在內地延長主義時期,台灣的街道是最美麗而風情萬種的。為了讓女性能外出工作,在衣物的設計上有了相當大的改進。從原本圍裙式的馬面圍裙到筆筒式的俐落窄裙。日本人讓女性能更順暢地在外工作。在旗袍的裝飾上,因為布面的色彩多樣性增加、質料提升,刺繡滾邊等設計被簡化,取而代之的是蕾絲與釦飾點綴的設計。儘管設計被簡化了許多。旗袍與和服仍是流行於上流社會以及限定於特定場合的正式衣著,但兩者在日治時期所佔有的地位有著相當大得差別。旗袍象徵的是中上流社會人士對中華文化的留戀,僅是有錢人展現文化品味的手段;和服卻是正式場合的穿著,日治期的女性在與外賓交際時通常會穿著日式和服象徵對日本精神的效忠與認同。旗袍的地位在1943年急轉直下,在日漸緊張的國際關係之下,日本禁止了所有與中國相關的文化習俗,全力推廣對日本的效忠精神。旗袍也就此消失在台灣社會直至中日戰爭的結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