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國家圖書館體驗傳統兒童遊戲 了解台灣早期樣貌

2020/05/03 21:51
1,75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灣國家圖書館本次的台灣記憶中的兒童形象展,目的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灣記憶資料庫中豐厚的典藏,也藉由兒童與生活的四種層面,喚起老一輩記憶中的共鳴,並讓年輕一輩了解早期台灣土地的風土民情與故事。

       

        國家圖書館近期所展出的台灣記憶中的兒童形象展,主題以四種方向切入,其中最能引起共鳴的就是兒童與動物,和兒童與遊戲。例如台灣早期兒童與水牛的關係猶如朋友,這也造就了有些年長一輩不吃牛肉的原因。透過這些接近於生活的元素,讓更多參觀者體驗早期台灣社會的模樣,並思考到現在的轉變。

 

國家圖書館 知識服務組編輯 城菁汝 表示:「 那我們也是想要跟小朋友說,其實以前的小朋友,他們工作就等於是遊玩,就是有木頭啊,他們其實是在田野間,我們現在最好的動物的朋友可能是小貓啊、小狗啊或者是你的寵物這樣子,可是以前的小朋友他們最好的動物的朋友就是水牛。」

 

        而早期兒童的玩具大多都是手工製作而成,通常取材於大自然的木頭等,相較於現在工業化後的工廠批發玩具或是電子產品有很大的不同。

 

城菁汝 表示:「我們其實想要藉由展覽然後跟這些小朋友們,或是跟我們的讀者講一下就是關於台灣的這個故事,所以我們就是從幾個切入點下去。所以很早我們玩的遊戲都是非常的DIY,然後其實你就是可以從不同的,從遊戲面、從動物面、然後還有從所謂的服裝面。有一張是老奶奶是穿三吋金蓮,然後小朋友是穿着藍白拖,就那個對比性就會很大。」

 

        國家圖書館本次展出資料皆來自於台灣記憶資料庫,資料庫中存放大量歷史久遠的文書,也透過將資料數位化,希望讓更多人方便於網路查詢與利用。

 

城菁汝 表示:·「 那我們這個展區就是,這是國家圖書館的五樓,那我們五樓的展區就是把它設定為就是台灣記憶的展區。」

 

        台灣國家圖書館本次的台灣記憶中的兒童形象展,目的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灣記憶資料庫中豐厚的典藏,也藉由兒童與生活的四種層面,喚起老一輩記憶中的共鳴,並讓年輕一輩了解早期台灣土地的風土民情與故事。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賴嫻芷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