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茶行有記名茶 推文化教育拼轉型

嵌入:
文字-A A +A

       著市售及手搖飲料的多樣化,傳統的茶文化也面臨了挑戰,不過在大稻埕有一處歷史悠久的茶行,依然遵循傳統的烘焙方式來製作商品,同時也轉型走向對消費者的解說教育,希望能讓來這裡買茶的民眾,都可以在品茗的同時,了解這份文化的價值。

       隨著手搖飲料的興起,傳統的茶文化也受到不小的衝擊,許多茶行因為經營不下去而倒閉,位於台北大稻埕的百年老茶行有記名茶,歷經過五代的傳承,為了吸引消費者目光,開始走向漸進式的轉型,透過教育的方式,將茶葉的文化跟知識推廣出去,也藉此讓大家一同來關注並認識這項產業。

       有記名茶第五代傳人王聖鈞表示 :「 在這三、四十年的時間,我們其實也在做一些文化跟教育推廣的部分,那它其實是慢慢的有一點轉變,不是說一下就跳到去做這件事情,因為我們觀察到說,整個市場其實大家都有在喝茶,可是其實大家對茶葉的認識可能沒有這麼清楚,那今天當你對一個東西不了解的時候,其實你就比較不願意去消費這樣子,所以我們就做這樣子的轉型,然後讓這個產業或是讓這樣子的文化可以延續下去。」

        一走進巷子內,立刻就能聞到陣陣的茶香,不僅在茶業的外銷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因為堅持使用古老的焙籠製作方式,一步一步地去處理,在挑選和拼配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使每一杯茶喝起來都帶有獨特的風味。

       王聖鈞表示:「 第一件事情就是鑑定就很重要,你要知道你茶葉的等級特色在哪裡,那在做拼配的時候,有些比較香,有些喝起來口感比較好,就會把他和在一起,這樣子在我的廠內的茶葉同時有香氣有韻味,還有就是我產量會足夠,那以現在大家可能更可以理解就有點像是香水,你要有前中後韻就要靠不同的比例去做一個調配,或者是像咖啡,我們有點像買深的豆子,然後你要烘到甚麼程度,怎麼去做調和豆,其實大概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感覺。」

       面對消費模式的轉變,王聖鈞不但繼續堅持當初的古法,同時更走向專業化 為茶行注入一股新活力,利用產業轉型來發展,希望透過教育及文化的傳達,將這份傳統給延續下去,也讓來這裡的顧客除了買茶,更多了一份樂趣。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李佳諠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5.12.07

華岡廣播電台FM88.5

加入時間: 2015.12.07
2,342則報導
2,342則影音
12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4:47

敲響「聲聲不息」的渾厚鼓聲 响仁和鼓藝工坊

2023-05-28
瀏覽:
1,609
推:
0
回應:
0
5:20

三重力行聖賢宮靈驗 吸引許多信眾前往參拜

2023-05-28
瀏覽:
1,482
推:
0
回應:
0
4:42

國定古蹟龍山寺 古色古香的鳳山廟宇

2023-05-28
瀏覽:
1,588
推:
0
回應:
0
5:08

飲食西化與多樣化 國人食米量創新低

2023-05-27
瀏覽:
1,584
推:
0
回應:
0
4:58

新莊發展的犧牲品 時代的眼淚新莊老街

2023-05-27
瀏覽:
1,538
推:
0
回應:
0
4:23

走過疫情人潮復甦 士林夜市鎖定本土觀光客

2023-05-27
瀏覽:
1,267
推:
0
回應:
0
4:46

疫情衝擊手機市場 消費者需求改變

2023-05-27
瀏覽:
1,248
推:
0
回應:
0
4:59

120歲的國寶 李梅樹用藝術成就三峽

2023-05-27
瀏覽:
1,179
推:
0
回應:
0
5:29

白米中盤商子承父業 產業轉型對抗連鎖企業

2023-05-27
瀏覽:
1,167
推:
0
回應:
0
4:51

傳統技藝的式微 雞毛撢子結合觀光流傳

2023-05-27
瀏覽:
1,374
推:
0
回應:
0

百年老茶行有記名茶 推文化教育拼轉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9,260篇報導,共12,3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9,260篇報導

12,3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