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簡訊成詐騙新手法 政府宣導及人民教育應齊頭並進

2020/05/22 16:51
1,9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透過寄發簡訊來傳達資訊給民眾,然而卻有有心人士利用疫情對人民造成的不安,來趁機進行詐騙,例如,政府政令或是物資供應等等都成為詐騙的手法之一。學者認為,大眾的警覺心還不夠,應該多加強政府的宣導以及民眾的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確診數增加也引起人民恐慌,然而在疫情大爆發之際,還是有不肖人士利用疫情的相關資訊來進行詐騙。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王紀軒表示,雖然詐騙的情況以前並不少見,但是疫情爆發之後,就有不少有心人士利用簡訊詐騙來騙取錢財。

      王紀軒表示:「在疫情期間,我們就會有很多所謂的壞人,他就會利用當下的一個時空情狀來騙人。有一些人會寄發一些簡訊,簡訊可能會告訴你說,我這邊提供免費的物資,如果你有需要的話點選這個網站上去登錄。結果其實我們現在發現有很多詐欺,尤其是簡訊詐欺,大概都是利用種方式。那不知情的民眾點了那個網站之後,他可能手機有綁定信用卡,那可能就會有一些盜刷的情況發生。」

      王紀軒表示,詐騙除了觸犯普通的詐欺罪之外,若是假冒政府機關名義詐騙,或是在社交平台上散播不實訊息,即可能觸犯加重詐欺罪,那麼不只刑事上的責任需要負擔,民事上也會有所謂的不當得利或是侵權的情況發生。

      王紀軒表示:「比如說騙子他假冒自己是國家公務員,跟你說他是衛福部的人,因為疫情要來做什麼,然後騙錢。那還有一種情形是向公眾傳遞某種訊息,比如說他可能會利用臉書的平台,或是某種社交軟體的平台,向公眾進行詐欺活動,像這種的話在刑法上面都會有加重處罰。那除了刑法的部分,另外一個面向就是在民事的部分。民視上可能有侵權行為或是不當得利的問題。」

      疫情期間,政府不少資訊都會透過簡訊來傳達給民眾。像是:網路訂購口罩的到貨簡訊、連假過後的旅遊警示通知等等。王紀軒認為,之所以會有許多民眾受騙,就是因為大眾的警覺心還不夠。政府的宣導以及民眾的教育都必須齊頭並進,才有可能有效降低詐騙的發生。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鄭舒雅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